时间: 2025-05-08 23:3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23:39:05
将相有更践,简心良独难。
远图尝画地,超拜乃登坛。
戎即昆山序,车同渤海单。
义无中国费,情必远人安。
他日文兼武,而今栗且宽。
自然来月窟,何用刺楼兰。
南至三冬晚,西驰万里寒。
封侯自有处,征马去啴啴。
将领和相国的职位总是要有人履行,但胸怀坦荡之人却难以得志。远大的理想虽然已在心中描绘,但要真正实现却需要亲身登上高位。战事如同昆山的序曲,车队行进如同渤海之行。义无反顾地为国家效劳,情感更是关心远方的人们。未来或许能文能武,如今却还需宽厚待人。自然会有月亮的光辉照耀,何必去刺探楼兰的消息。南方的冬天已近,西边的寒风万里吹来。封侯的机会总会有,战马在前方奔腾。
张九龄(678年-740年),字子容,号少城,唐代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张九龄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受到后世崇敬。
这首诗写于张九龄任职期间,赵都护将要前往安西的背景下。诗中表达了对赵都护的送行之情,以及对前途的深思。
《送赵都护赴安西》是张九龄在唐代政治和军事背景下创作的一首送别诗。整首诗的基调既有对赵都护的敬仰,又蕴含着对未来的思考和期许。开篇探讨了将相之位的艰难与心志的珍贵,表达了对胸怀理想者的赞美。接下来,诗人用“远图尝画地”强调理想的描绘与实现之间的距离,显示出对现实的认知。
在表达对战争的态度时,诗人巧妙地运用“戎即昆山序”来暗示战争的开始和不易,接着又提到“车同渤海单”,形象地描绘出将领出征的艰辛与壮志。接下来的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义务与情感的理解,认为真正的情感应超越国界,关注他人的安危。
在意象方面,诗中提到的“月窟”与“楼兰”不仅富有想象力,也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最后的几句,诗人通过描绘寒冷的气候,暗示了征途的艰辛,结束时的“征马去啴啴”则是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表达了无论艰难险阻,仍然要勇往直前的决心。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在于表达对忠诚、义气和理想的追求,展现出诗人对国家和友人的深切关怀,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将相”指的是哪两种职务?
A. 王和妃 B. 将军和宰相 C. 诗人和学者 D. 大臣和百姓
填空题:诗中提到“远图尝画地”,意指__。
判断题:诗中强调义气应限于中国。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