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1:2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1:29:58
作者: 佚名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梦断漏悄。愁浓酒恼。
宝枕生寒,翠屏向晓。
门外谁扫残红。夜来风。
玉箫声断人何处。春又去。
忍把归期负。此情此恨此际,
拟托行云。问东君。
梦醒时分,漏声微弱,愁苦的心情如酒般浓烈令人烦恼。
宝枕已经生冷,翠屏在晨曦中显得苍白。
门外是谁在扫除那残留的花瓣?昨夜的风依旧在吹。
玉箫的音声已断,游子又身在何方?春天又悄然离去。
我忍心把归期辜负,这时此情此恨,
不禁想借浮云托付,问问春天的君王。
作者介绍:
《怨王孙》是宋代一首流传甚广的词作,作者不详,许多诗人和词人都曾对此曲进行改编和吟咏。宋代的词风以细腻的情感和婉约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纠葛的时代,词中流露出对离别、孤独和春天流逝的深切感受,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无奈。
《怨王孙》以梦境的破碎开始,首先引入了词人内心的愁苦。这种愁苦不仅来源于个人情感的失落,也反映了对时光流逝的忧虑。诗中提到的“愁浓酒恼”,用浓酒比喻愁苦,生动地表达了这种情感的沉重。接着提到的“宝枕生寒”,让人感受到孤独的夜晚带来的冷清与凄凉,而“翠屏向晓”则暗示着晨曦的到来却无法驱散内心的阴霾。
“门外谁扫残红”中的“残红”象征着那些逝去的美好,既有春花的凋零,也隐喻着人事的无常。接下来,词人提到“玉箫声断”,不仅描绘了遥远的音信中断,也传达了一种对故人的思念与追寻。
最后的“忍把归期负”,表达出一种无奈与痛苦,尽管对归期的渴望依旧,但却无法实现。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对时间流逝、离别愁苦的深刻反思,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离别的痛苦、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情感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愁浓酒恼”意指什么?
A. 高兴
B. 忧愁
C. 感动
“玉箫声断”中“玉箫”象征什么?
A. 春天
B. 远方音信
C. 花瓣
整首诗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喜悦
B. 离别与思念
C. 旅行
答案: 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怨王孙》更侧重于对离别情感的深刻表现,而李清照的作品则多表现对幸福时光的回忆与珍惜。两者均展现了女性在情感上的细腻与敏感,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