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8:47: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47:34
怨王孙
作者: 高士奇 〔清代〕
北淀荷凋,西堤柳变。
蓼汊芦汀,时闻断雁。
万里捲尽寒烟,蔚蓝天。
亭皋水叶萧萧下,萸堪把。
又是重阳也。
龙山会上人静,浊酒堪赊,对黄花。
北边的淀水荷花已经凋谢,西边的堤岸柳树也变得萧条。
在蓼汊和芦苇的滩涂上,不时可以听到孤雁的叫声。
万里之外的寒烟卷尽,天空显得蔚蓝。
亭边水面上,树叶在萧瑟的风中缓缓落下,桂花可以摘来。
又到了重阳节。
龙山上人迹罕至,浊酒可以慢慢品味,面对着黄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具有登高、赏菊、饮酒的习俗,寓意长寿与吉庆。诗中的“龙山”或许与当地文化相关,象征着自然和人文的结合。
作者介绍: 高士奇,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多关注自然与人生,情感细腻,常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怨王孙》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寄托个人情感,表现对时光流逝和人事无常的感慨。
《怨王孙》是高士奇的一首抒情诗,整首诗营造出一种萧条而又深沉的氛围。诗中通过描写北淀的荷花凋谢和西堤的柳树变色,暗示了秋天的来临,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流逝。这种自然景象不仅是对季节变迁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感悟的反映。
“万里捲尽寒烟,蔚蓝天”一句中,诗人用“万里”与“寒烟”形成对比,突显了秋日的清朗和宁静。此时,孤雁的叫声也映衬出一种孤独的情绪,使人不禁思考生命的孤独与渺小。
最后提到的“龙山会上人静,浊酒堪赊,对黄花”则表现出诗人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怀念,重阳节的到来更增添了一层节日的氛围。诗人在此刻选择浊酒对黄花,既是对传统节日的庆祝,也流露出对过往的思索与感伤。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和节日的深刻感悟,展现出高士奇清新而含蓄的诗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节日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包括哪些?
a) 荷花和柳树
b) 竹子和松树
c) 玫瑰和梧桐
“万里捲尽寒烟”中,表现了什么样的天气状况?
a) 雨天
b) 晴天
c) 雪天
重阳节通常是在农历的哪个月份?
a) 七月
b) 九月
c) 十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同题材的《秋夕》相比,杜甫的诗歌更倾向于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而高士奇的《怨王孙》则更注重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悟,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