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43: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43:55
怨王孙 立春戏柬园次时夜有柳校书在寓
作者: 陈维崧
柳色如此,住为佳耳。
未到飘绵,已经蘸水。
隔巷赵女弹筝,没心情。
博山熏彀沈香火,衫儿亸。
微觉东风大。
麝衾梦醒,惊问还是寒宵,是春朝。
这柳树的颜色真好,真是宜人。
虽然还没到飘飞的时节,但已经沾染了水气。
隔壁的赵姑娘在弹筝,我却没有心情去听。
博山香炉里点燃的沈香火,衫子轻轻飘动。
微微感觉到东风的凉意。
麝香被褥下,我在梦中醒来,惊讶地问自己:
这还是寒冷的夜晚,还是春天的早晨?
作者介绍:陈维崧(公元1626年-约1700年),字仲明,号梅溪,清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世故,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立春时节,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诗人内心的感受,表现出对春天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怨王孙》通过描绘春天的柳色和隔壁赵女弹筝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抑郁。诗中“柳色如此,住为佳耳”开篇即用柳树的生机勃勃来引入春天的主题,但接下来的描写却转向诗人的内心情感,形成鲜明对比。尽管春天即将来临,但“没心情”的状态让诗人无法享受周围的美好,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诗中“微觉东风大”一句,既是对春风的感知,也暗示着内心的变化,似乎春天的气息虽然到来,内心的寒冷却依旧存在。最后一句“惊问还是寒宵,是春朝”,则表现出诗人对自我情感的困惑与无奈,春天的到来并未能驱散他心中的孤独与忧愁。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矛盾,反映了人们在自然与情感之间的复杂关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与诗人内心的感受相对比,表达了对春天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孤独的无奈,表现了人们在自然与人生之间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赵女”是在做什么?
A. 绣花
B. 弹筝
C. 写字
D. 读书
填空题:诗人感受到的春风让他微觉____。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内心的快乐。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