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5:13
崇崇北丘,其上有樗。
原校远者以为梁,或者争以柱。
就而睨之,曾无事於欂栌。
呜呼木乎,其我於远者欤。
在崇高的北山上,有一棵樗树。
远处的人们把它当作梁木,有人争着将它当作柱子。
我走近一看,它根本不堪用作木料。
唉,木头啊,你对远处的人有什么用呢?
王令(生卒年不详),字君美,号文懿,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写古风诗。王令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平淡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意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樗高操》写于宋代,当时社会动荡,吏治腐败,诗人以樗树象征那些被低估和忽视的事物,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虚名的讽刺。
《樗高操》通过对樗树的描写,揭示了人们对事物的误解和偏见。诗的开头以“崇崇北丘”设置了一个高耸的背景,樗树矗立其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远处的人们将其视作优秀的建筑材料,然而“就而睨之”,诗人走近观察,发现其实它毫无价值。这种由远及近的观察角度,突显了人们对事物的表面评价与实际价值之间的巨大落差。
“呜呼木乎,其我於远者欤”的结尾,诗人用感叹的语气,表现了对这些误解的无奈与哀叹,似乎在质问那些只看表面的人们:你们究竟在追求什么?这种对社会的批判与反思,使得整首诗不仅具备了审美的价值,也充实了其深层的社会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樗树的描写,探讨了人们对价值的认识和社会的偏见,反映了诗人对个体存在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诗中“崇崇北丘”指的是:
A. 低矮的山丘
B. 高耸的北山
C. 河流
樗树在人们眼中被认为是:
A. 梁木
B. 装饰品
C. 材料
诗人对樗树的真实看法是:
A. 有用
B. 无用
C. 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