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松斋偶兴》

时间: 2025-04-27 18:26:57

诗句

置心思虑外,灭迹是非间。

约俸为生计,随官换往还。

耳烦闻晓角,眼醒见秋山。

赖此松檐下,朝回半日闲。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26:57

原文展示:

松斋偶兴
白居易

置心思虑外,灭迹是非间。
约俸为生计,随官换往还。
耳烦闻晓角,眼醒见秋山。
赖此松檐下,朝回半日闲。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他将心思放在世俗之外,努力消除纷争和是非。以俸禄为生计,随官职的变动而往返于不同地方。耳边常常传来晨钟的烦扰,眼前却能看到秋天的山景。多亏了这松树的檐下,我得以在清晨回归,享受半日的闲暇时光。

注释:

  • 置心思虑外:将心思和烦恼置于一旁,不去想。
  • 灭迹:消除痕迹,指不留踪迹,避免纷争。
  • 约俸:约定俸禄,指以俸禄为生计。
  • 晓角:清晨的钟声,指晨钟。
  • 松檐下:松树的屋檐下,指诗人所处的环境。
  • 朝回半日闲:早晨回来,享有半天的闲暇。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松”常常象征着高洁和坚韧的品格,作为一种常见的意象,松树在中国文人心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代表着隐逸和清高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主要关注社会民生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松斋偶兴》创作于白居易隐居于长安附近的松斋之中,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诗歌鉴赏:

《松斋偶兴》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宁静的环境对生活的影响。诗的开头,诗人将心思和烦恼置于脑后,显示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接着提到以俸禄为生计,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而“耳烦闻晓角,眼醒见秋山”则用对比手法,展现了喧嚣与宁静、烦恼与美景的差异。在松树的庇护下,诗人享受到了难得的闲暇时光,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珍视与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既有哲理思考,又不失生活的细腻观察,是白居易在隐逸生活中对自我和生活状态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置心思虑外:表明诗人将世俗琐事抛开,追求内心的宁静。
  2. 灭迹是非间:希望消弭纷争,远离是非之地。
  3. 约俸为生计:强调生活的现实,俸禄是生存的基础。
  4. 随官换往还:展现了诗人因官职变动而产生的无奈。
  5. 耳烦闻晓角:清晨的钟声使人烦躁,但也提示了新的一天的开始。
  6. 眼醒见秋山:秋天的山景令人振奋,给人以美的享受。
  7. 赖此松檐下:松树的庇护使诗人得以安静。
  8. 朝回半日闲:在松下,诗人享受着难得的闲暇。

修辞手法:

  • 对比:耳烦与眼醒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内心的宁静。
  • 意象:松树、秋山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与对世俗生活的思考。

主题思想:

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隐逸者的内心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宁静,代表诗人的隐逸精神。
  • 秋山:代表自然之美,暗示时间的流逝,营造出寂静的氛围。
  • 晓角:象征日常生活的烦扰,与诗人追求的闲适形成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置心思虑外”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态度?
    A. 追求名利
    B. 超然物外
    C. 热衷争论
    答案:B

  2. 诗人“耳烦闻晓角”的意思是?
    A. 喜欢钟声
    B. 生活中有烦恼
    C. 没有烦恼
    答案:B

  3. 诗中“赖此松檐下”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住所
    B. 诗人的工作
    C. 诗人的朋友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感悟。
  • 王维《山居秋暝》:与《松斋偶兴》在宁静的环境描绘上有相似之处,均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文选》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研究资料》

相关查询

咏梅 其四 赠刘改之 廷对应制 送文子徐妹丈赴随州太学掾用司马文正公送先 寿曾主管 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 浪淘沙·霞尾卷轻绡 点绛唇·碧落蟠桃 三部乐·入脚西风 祝英台近·嫩寒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驱吓 包含鸥的成语 东使 龙骧蠖屈 兴师动众 衔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犬字旁的字 女字旁的字 入字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请客 井然有条 五合六聚 陀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不揪不睬 沦洄 羊字旁的字 市征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