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2:11
密叶翻风,残花布地。此身又把危阑倚。宵深曾插鬓边斜,明朝镜里花憔悴。倦矣征尘,凄然旅思。灯前瘦影惊如是。怜花自谶两无凭,从今收拾伤春泪。
在密密的树叶间,微风轻轻吹动,地上满是残败的花瓣。我又一次倚靠在这危险的栏杆上。夜深时,我曾将头发轻轻插在耳边,明天早晨在镜中看到的花容却显得憔悴。旅途的疲惫让我心生凄冷的思绪,灯下我瘦弱的身影竟然如此惊恐。怜惜这花儿,似乎自有预兆般却没有凭证,从今往后只好收拾起春天的伤感泪水。
郑骞,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受家庭环境与社会风气的影响,常常在诗中表达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此诗创作于郑骞经历旅途的某个时刻,表达了他对春天消逝的惋惜与对旅途孤独的思考。
《踏莎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开头部分通过“密叶翻风,残花布地”展现出一种凋零的景象,暗示着生命和美好的消逝。接下来,诗人描绘了自己孤独的身影,倚靠在危险的栏杆上,表现出一种无助与思乡的情感。夜深时分,插发的细节不仅反映了诗人的心情,也揭示了他对自身形象的疏忽,象征着对生活的无奈接受。后半部分,诗人以“倦矣征尘,凄然旅思”深化了对于旅途疲惫和内心孤寂的感受。最后,诗人意识到自己对花的怜惜似乎并无实质的凭证,最终选择收拾“伤春泪”,这不仅是对春天的告别,更是对生活中无常的深刻反思。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情感的表达上都非常细腻,展现了郑骞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春天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了孤独、思乡与内心挣扎的情感。
诗中“密叶翻风”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明朝镜里花憔悴”中的“花”象征什么?
诗歌的情感基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