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2: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2:28
独愁
作者: 王素娥 〔明代〕
黄昏愁听雨萧萧,
挑尽残灯夜寂寥。
彩线罢拈肠欲断,
薰笼香冷火应消。
黄昏时分,我感到愁苦,听着窗外雨滴声萧萧,
挑尽了残余的灯光,夜色显得格外寂寥。
彩线已经放下,心中愁绪如断肠般难忍,
熏香的笼子冷却了,火焰也该熄灭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肠欲断”可引申为古人对情感的深刻表达,常用于表达离愁别绪。
作者介绍: 王素娥,明代女诗人,生平事迹较为稀少,但其诗作品风格清丽,情感细腻,常体现女性特有的柔情与愁苦。
创作背景: 该诗作成于一个黄昏时分,诗人或因个人经历而感到孤寂与愁苦,借助景物描写表达内心的情感状态。
《独愁》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黄昏的雨声、微弱的灯光和熏香的气息,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愁苦的氛围。诗的开头“黄昏愁听雨萧萧”便将读者引入一种沉重的情感之中,雨声的细微与萧瑟,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寂寞与忧伤。
接下来的“挑尽残灯夜寂寥”,不仅描绘了夜晚的寂静,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灯光的微弱映衬出诗人在黑夜中的渺小与无助。
“彩线罢拈肠欲断”一句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彩线通常与女性的缝纫、手工艺相关,意味着诗人的内心在面对离愁时的无奈与痛苦。最后一句“薰笼香冷火应消”,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彻底的失落与绝望,仿佛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散。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女性在岁月流逝中所承受的孤独与愁苦,体现了王素娥对情感的细腻把握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与愁苦展开,展现了诗人在黄昏时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情感的反思。诗人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结合,深刻表达了生命中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黄昏愁听雨萧萧”中的“萧萧”形容的是:
A. 风的声音
B. 雨的声音
C. 燕子的叫声
D. 夜的声音
“挑尽残灯夜寂寥”中“残灯”最能体现什么情感?
A. 失去
B. 希望
C. 快乐
D. 迷茫
诗中“彩线罢拈肠欲断”表达的是:
A. 思念
B. 喜悦
C. 愁苦
D. 期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