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苏子瞻哀辞》

时间: 2025-05-02 20:35:37

诗句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0:35:37

原文展示:

苏子瞻哀辞 张舜民 〔宋代〕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

白话文翻译:

石头与人一同被贬,人已逝去,石头依然存在。 我怜惜那坚硬沉重的质地,它不曾减少浪花的痕迹。 斟满中山的美酒,再添一个高大的盆。 您啊,不再北归,我在万里之外为您招魂。

注释:

字词注释:

  • 石:指苏轼(苏子瞻)的墓碑或其他纪念物。
  • 俱贬:一同被贬谪。
  • 坚重质:指石头的坚硬和沉重。
  • 浪花痕:比喻历史的痕迹或人生的经历。
  • 中山酒:指美酒。
  • 丈八盆:形容盆子很大。
  • 招魂:古代的一种仪式,用以召唤亡灵。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但“招魂”一词常用于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舜民,宋代诗人,与苏轼有交往。此诗为哀悼苏轼而作,表达了对苏轼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创作背景: 苏轼在政治上多次被贬,最终在海南岛去世。张舜民在得知苏轼去世后,写下了这首哀辞,表达了对苏轼的哀思和对他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石头与人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苏轼的深切怀念。石头虽坚硬沉重,却无法减少历史的痕迹,正如苏轼的文学和思想影响深远。诗中的“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象征着对苏轼的纪念和哀悼,而“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则表达了诗人对苏轼的无限怀念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充分展现了诗人对苏轼的敬仰和哀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与人俱贬,人亡石尚存。”:石头与人一同经历了贬谪,人已逝去,石头依然存在,象征着苏轼的影响和记忆永存。
  2. “却怜坚重质,不减浪花痕。”:诗人怜惜石头的坚硬沉重,它不曾减少历史的痕迹,比喻苏轼的文学和思想影响深远。
  3.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斟满美酒,再添一个高大的盆,象征着对苏轼的纪念和哀悼。
  4. “公兮不归北,万里一招魂。”:苏轼不再北归,诗人在万里之外为其招魂,表达了对苏轼的无限怀念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

修辞手法:

  • 对比:石头与人的对比,突出了苏轼的影响和记忆永存。
  • 象征:石头、美酒和大盆都象征着对苏轼的纪念和哀悼。
  • 拟人:将石头拟人化,赋予其坚硬沉重的特质。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苏轼的深切怀念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通过石头与人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和对其文学和思想影响的肯定。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石:象征着苏轼的影响和记忆永存。
  • 浪花痕:比喻历史的痕迹或人生的经历。
  • 中山酒:象征着对苏轼的纪念和哀悼。
  • 丈八盆:象征着对苏轼的纪念和哀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石”象征着什么? A. 苏轼的墓碑 B. 苏轼的影响和记忆永存 C. 历史的痕迹 D. 人生的经历

  2. “满酌中山酒,重添丈八盆”中的“中山酒”和“丈八盆”分别象征着什么? A. 美酒和纪念 B. 纪念和哀悼 C. 哀悼和纪念 D. 纪念和纪念

  3. 诗中的“招魂”表达了什么? A. 对苏轼的敬仰 B. 对苏轼的怀念和哀思 C. 对苏轼的同情 D. 对苏轼的纪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苏轼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展望。
  • 张舜民的其他哀悼诗:可以了解张舜民对其他逝者的哀思和怀念。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与张舜民的《苏子瞻哀辞》:两者都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但前者更多是对未来的展望,后者则是对逝者的哀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舜民的《苏子瞻哀辞》和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苏轼诗集》:收录了苏轼的诗作,可以了解苏轼的文学和思想。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望茅山六言三首 其一 一剪梅 水仙庙鼓吹曲四首 其四 水仙庙鼓吹曲四首 其二 吊青溪姑词 陈将军哀词 法华小隐 剑客行 梅梁歌 挽正字南仲四首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颓垣败井 逞工炫巧 图身忘国 戈字旁的字 九遐 发愤图强 齲字旁的字 龙蹲 伸伸 包含噬的词语有哪些 心灵手巧 丶字旁的字 比字旁的字 矢字旁的字 璧池 四时八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