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芦台四景 其二 南岩瀑布》

时间: 2025-04-30 03:25:51

诗句

界破城南万顷田,猿啼鹤唳自年年。

拾遗几度溪头过,犹见余波浸碧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3:25:51

原文展示:

芦台四景 其二 南岩瀑布
作者: 马政 〔明代〕

界破城南万顷田,
猿啼鹤唳自年年。
拾遗几度溪头过,
犹见余波浸碧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南岩瀑布的美丽景象:城南的田野广阔无垠,猿猴的啼叫和仙鹤的鸣叫声年复一年不绝于耳。我多次在溪边游玩,依然能够看到水波荡漾的景象,映照着碧蓝的天空。

注释:

  • 界破:分界线被打破,指视野开阔。
  • 猿啼鹤唳:猿猴啼叫,仙鹤鸣叫。形象描绘了自然的声音。
  • 拾遗:捡拾遗落的东西,这里指诗人游玩时的闲适。
  • 余波:瀑布流下的水波,余波荡漾。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猿啼鹤唳”是常见于古诗中的自然意象,表达了山水间的清新与宁静。猿猴与仙鹤的存在不仅增强了诗的自然气息,同时也象征着高洁的情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马政,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情感细腻,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此时正值明代,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内心的宁静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南岩瀑布》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诗首句以“界破城南万顷田”开篇,描绘了辽阔的田野,展现出一种开阔的视野与心境。这种宽广的空间感与后文的细腻描绘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接着,作者通过“猿啼鹤唳”描绘了一个生动的自然场景,猿猴的啼叫和仙鹤的鸣叫声交织,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诗人“拾遗几度溪头过”的闲适生活,表现出对自然的亲近与享受。最后一句“犹见余波浸碧天”更是将自然景色与心境结合,波光粼粼的水面如同映照着蓝天,传达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情感。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内心宁静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界破城南万顷田:描绘了城南广袤的田野,象征着自然的开阔与美丽。
    • 猿啼鹤唳自年年:猿猴和仙鹤的叫声,传达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 拾遗几度溪头过:诗人多次回到溪边游玩,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 犹见余波浸碧天:余波荡漾,映射着蓝天,表现出一种和谐与宁静的状态。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余波比作映照蓝天的景象,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南岩瀑布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体现了诗人心灵的宁静与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猿猴:象征自由与灵动。
  • 仙鹤:象征高洁与优雅。
  • 溪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间的延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猿啼鹤唳”主要表达了什么意象?
    A. 战争 B. 自然 C. 城市

  2.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自然 C. 战争

  3. “犹见余波浸碧天”中,余波指的是什么?
    A. 风 B. 水波 C. 云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可以将马政的《南岩瀑布》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分析两者在自然描写及情感表达上的异同,王维的作品更加注重内心的孤寂,而马政则更强调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选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还家行 逃荒行 小廊 抚孤行 盆兰 扬州 其二 由兴化迂曲至高邮七绝句 道情 题屈翁山诗札、石涛石溪八大山人山水 题画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竹字头的字 颿船 非字旁的字 曰字旁的字 洗衣粉 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金题玉躞 卝字旁的字 启聩振聋 三人为众 平洒 世间甲子须臾事 桃夭柳媚 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康的词语有哪些 深思远虑 高耸 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