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卓锡泉》

时间: 2025-08-07 15:25:50

诗句

高僧一挥锡,觱沸自然流。

怪得谈经处,能令石点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7 15:25:50

原文展示:

高僧一挥锡,觱沸自然流。
怪得谈经处,能令石点头。

白话文翻译:

高僧轻轻一挥手中的锡杖,泉水便自然涌流而出。
怪不得在讲经说法的地方,连石头都能点头表示赞同。

注释:

  • 高僧:高僧是指德高望重的和尚,通常指修行精深的人。
  • :锡杖,僧侣用的法器,象征着权威和智慧。
  • 觱沸:是指泉水涌出的声音和状态,形容水流的清澈和自然。
  • 谈经:讲解佛教经典。
  • 石点头:比喻能够感受到佛法的力量,石头虽然无生命,却因佛法而“点头”,体现出佛教的影响力。

典故解析:

在佛教文化中,许多高僧通过讲经说法,能够感化周围的环境,甚至无生命的物体。因此,“石点头”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用以表现佛法的深远影响力。传统上,佛教徒相信心灵的觉悟能使万物感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高,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但其作品多反映出对佛教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诗风清新自然,常带有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卓锡泉》作于吴高对高僧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佛教思想的领悟之时,表达了佛法的慈悲和智慧以及自然的和谐美。

诗歌鉴赏:

《卓锡泉》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高僧的智慧和佛法的神奇。诗中“高僧一挥锡,觱沸自然流”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展现了高僧的睿智与自然的和谐。高僧的锡杖不仅是一种法器,更是智慧的象征,轻轻一挥便能引发泉水的涌流,仿佛在表述着一种力量的传递。

而“怪得谈经处,能令石点头”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现出高僧的讲经不仅能感动人心,甚至连无生命的石头都能因佛法而有所感应,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佛教的力量与智慧。这种夸张的表现手法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神秘感,既表达了对佛教的崇敬,也引发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哲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佛教的感悟,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高僧一挥锡:描述高僧轻轻挥动锡杖的动作,体现了高僧的从容与智慧。
  2. 觱沸自然流:泉水如同响应般自然流出,象征自然的灵动与和谐。
  3. 怪得谈经处:引出下文,表达了在讲经的地方会有奇妙的现象。
  4. 能令石点头:夸张表达了佛法的力量,连石头都能因其感应而“点头”。

修辞手法:

  • 夸张:如“能令石点头”,通过夸张手法展现佛法的影响力。
  • 对仗:形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人与自然、人与佛法之间的和谐关系,展现了佛教的智慧和力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僧:象征着智慧与道德的引领者。
  • 锡杖:象征着权威和智慧的法器。
  • 泉水:自然的象征,代表生命的活力与灵动。
  • 石头:象征着无生命的物体,却因佛法而感应,代表万物皆有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高僧一挥锡”中的“锡”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金属
    • B. 僧侣用的法器
    • C. 一种乐器
  2. 诗中提到的“石点头”是为了表达什么?

    • A. 石头真的能点头
    • B. 佛法的力量影响无生命物体
    • C. 石头的形状像头
  3. 诗歌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 B. 佛法的力量与智慧
    • C. 高僧的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庐山谣》(王维)
  • 《望庐山瀑布》(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相比,两首诗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然而,《卓锡泉》更侧重于佛教的哲理,而《望庐山瀑布》则强调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人类情感的融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佛教文化与古诗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只近浮名不近情 洛阳高少府瀍阳后庵四首 其四 梨花海棠二首 其一 点绛唇 宜男 望云谣 烛影摇红 浣溪沙 泛舟大明湖 满江红 郝仲纯使君守坊州,枉道过予於登封 太常引·五云楼观日华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哄而上 止字旁的字 等开头的成语 跅弛不羁 耀祖光宗 业字旁的字 沙文 逆天行事 寒苦 人定胜天 淹禁 己字旁的字 二字旁的字 卝字旁的字 指手点脚 山寒水冷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