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1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11:29
高僧一挥锡,觱沸自然流。
怪得谈经处,能令石点头。
高僧轻轻一挥手中的锡杖,泉水便自然涌流而出。
怪不得在讲经说法的地方,连石头都能点头表示赞同。
在佛教文化中,许多高僧通过讲经说法,能够感化周围的环境,甚至无生命的物体。因此,“石点头”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用以表现佛法的深远影响力。传统上,佛教徒相信心灵的觉悟能使万物感应。
吴高,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但其作品多反映出对佛教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感悟,诗风清新自然,常带有哲理思考。
《卓锡泉》作于吴高对高僧的崇敬之情以及对佛教思想的领悟之时,表达了佛法的慈悲和智慧以及自然的和谐美。
《卓锡泉》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高僧的智慧和佛法的神奇。诗中“高僧一挥锡,觱沸自然流”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展现了高僧的睿智与自然的和谐。高僧的锡杖不仅是一种法器,更是智慧的象征,轻轻一挥便能引发泉水的涌流,仿佛在表述着一种力量的传递。
而“怪得谈经处,能令石点头”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表现出高僧的讲经不仅能感动人心,甚至连无生命的石头都能因佛法而有所感应,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佛教的力量与智慧。这种夸张的表现手法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神秘感,既表达了对佛教的崇敬,也引发了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出深刻的哲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与佛教的感悟,体现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整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人与自然、人与佛法之间的和谐关系,展现了佛教的智慧和力量。
诗中“高僧一挥锡”中的“锡”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石点头”是为了表达什么?
诗歌的主要主题是什么?
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相比,两首诗都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然而,《卓锡泉》更侧重于佛教的哲理,而《望庐山瀑布》则强调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人类情感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