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1:2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1:25:54
柳
作者: 韩偓 〔唐代〕
一笼金线拂弯桥,
几被儿童损细腰。
无奈灵和标格在,
春来依旧褭长条。
这首诗描绘了柳树的景象:金色的柳丝轻轻拂动在弯曲的桥上,却被孩子们几次损坏了细细的柳条。尽管如此,柳树的优雅和风姿依然存在,春天来临时,柳条依旧会随风飘荡。
韩偓(约794-约857),字季真,号青丘,唐代诗人,擅长写景抒怀,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兼具清新与细腻的风格。
此诗写于唐代,柳树作为春天的象征,常常被文人墨客所歌颂。诗中反映了春天的生机与儿童的天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柳》这首诗以其简洁而生动的形式,描绘了柳树在春天的景象。诗的开头通过“金线”与“弯桥”两个意象,构建了一幅动人的画面,展示了柳树轻柔的姿态和自然环境的和谐美。随后提到“儿童损细腰”,立刻将诗歌的情境引入一种生活化的画面,展现了孩子们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幽默而生动。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尽管遭遇损害,春天依然会带来柳树的复苏,体现了自然的顽强生命力和无尽的美。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以及对生命力的赞美。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自然的美和生命的顽强,尽管受到伤害,柳树仍会在春天的召唤中继续生长,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选择题:诗中“金线”指的是哪种植物的特征?
A. 桃树
B. 柳树
C. 梅树
D. 梨树
填空题:诗中提到“几被儿童损细腰”,这里的“儿童”主要表现了__与自然的关系。
判断题: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春天的到来对柳树的影响。
A. 正确
B.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