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陶员外主敬韵》

时间: 2025-07-26 20:23:34

诗句

相国深图治,郎官早见亲。

每膺前席夜,曾属后车尘。

种竹思仪凤,将书究获麟。

忧时生白发,迥比向来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20:23:34

原文展示:

相国深图治,郎官早见亲。
每膺前席夜,曾属后车尘。
种竹思仪凤,将书究获麟。
忧时生白发,迥比向来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深思与期待。诗人提到,宰相对治国有深远的规划,而年轻的官员则早早地得到了亲近的机会。每当夜晚在前席上应酬时,想起曾经跟随在后面的人,感慨颇多。种植竹子是为了期待凤凰的到来,而书信则是为了追求到达麟的成就。忧虑时局的变迁,使我白发渐生,心境与过去相比则显得更加新鲜。

注释:

  • 相国:指宰相,掌管国家大事的人。
  • 郎官:年轻的官员,通常是指初入仕途的年轻人。
  • 前席:前面的座位,指在宴会上位居上宾的座位。
  • 后车尘:指过去随行的人,形容曾经的经历与感受。
  • 仪凤:象征着高贵与美好的事物。
  • 获麟:指获得成功的象征,麟是传说中的瑞兽,象征祥瑞与美好。
  • 忧时:对时局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汪广洋,明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以自然、社会、人生为题材,风格清新秀丽。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代,正值政治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宰相与年轻官员的描绘,表达了对社会政治的关注与个人的思考。

诗歌鉴赏:

汪广洋的《和陶员外主敬韵》是一首充满思考与感慨的诗作,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国家治理的深切关注。诗的开头两句,诗人通过对比相国的深思与郎官的早见,反映出治国理政所需的智慧与年轻官员的期望。在宴席上,诗人不仅仅是对往昔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的展望。接下来的两句“种竹思仪凤,将书究获麟”,用种竹与书信的比喻,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

最后两句“忧时生白发,迥比向来新”,则是诗人对现实的反思与忧虑,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思虑的沉重,恰恰映射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展现出诗人对人生、国家与理想的感悟,具有深厚的哲理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相国深图治:宰相对国家治理有深远的计划。
  2. 郎官早见亲:年轻的官员早早地受到重用。
  3. 每膺前席夜:每当在宴会上坐在前面的座位上。
  4. 曾属后车尘:回想起曾经跟随在后面的人。
  5. 种竹思仪凤:种植竹子期待凤凰的到来,象征着理想的追求。
  6. 将书究获麟:通过书信追求成功与成就。
  7. 忧时生白发:对时局的忧虑导致白发渐生。
  8. 迥比向来新:与过去相比,心境显得更加新鲜。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种竹”“书信”比喻对理想与成功的追求。
  • 对仗:如“相国”“郎官”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国家治理的关注、对理想与成功的追求,以及对时局变迁的忧虑,情感深厚且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相国:象征着治国理政的智慧。
  • 郎官:代表年轻一代的希望与朝气。
  • :象征着坚韧与理想。
  • :象征着高贵与美好。
  • :象征着成功与祥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相国”在诗中指的是谁?

    • A. 宰相
    • B. 将军
    • C. 学者
    • D. 商人
  2. “种竹思仪凤”中的“凤”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高贵与美好
    • C. 战争
    • D. 友谊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相比,汪广洋的《和陶员外主敬韵》更加强调社会责任与个人理想的结合。而陶渊明则更倾向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脱,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达的情感与重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唐宋诗词与文化》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龙吟 戊戌岁暮,初至星洲,郊行避雨山家,欣然有问舍之思,寄希颖 水龙吟 中秋 水龙吟 咏杨花和苏公韵 水龙吟 水龙吟 其一 天申节祝圣词 水龙吟·中秋寄怀昭姊 水龙吟 乙未海上作 水龙吟 水龙吟 临潼送三弟归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明鉴未远 訾娵 才高行厚 父字头的字 禾黍之伤 巢南 攀髯 麦字旁的字 横祸非灾 磴道 海沸河翻 旡字旁的字 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遗风逸尘 毛字旁的字 比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