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青桐道中值雨凡数里舟行久之颇有江湖之思二》

时间: 2025-05-01 13:38:12

诗句

系马操舟问◇师,却疑淮口挂帆时。

人间迁改何须问,便作江湖未可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38:12

原文展示:

青桐道中值雨凡数里舟行久之颇有江湖之思二 系马操舟问师,却疑淮口挂帆时。人间迁改何须问,便作江湖未可知。

白话文翻译:

在青桐道中遇到雨,乘舟行了数里,时间久了,心中颇有江湖的思绪。系马操舟询问师父,却怀疑是在淮口挂帆的时候。人间的变迁何必去问,或许自己已经身处江湖之中,只是还未察觉。

注释:

  • 系马操舟:指停船系马,准备出发。
  • 淮口:指淮河的河口。
  • 人间迁改:指人世间的变迁。
  • 江湖:本指江河湖海,这里比喻人世间的纷繁复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历或任职途中所作,表达了对江湖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世间变迁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张耒游历或任职途中,遇到雨天,乘舟行进时所作。诗中流露出对江湖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世间变迁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世界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在青桐道中遇到雨,乘舟行进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江湖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世间变迁的感慨。诗中的“系马操舟问师”一句,既展现了诗人准备出发的情景,也隐含了对师父的询问和对未来的疑虑。而“却疑淮口挂帆时”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疑虑,暗示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最后两句“人间迁改何须问,便作江湖未可知”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超然态度,认为人世间的变迁不必过多关注,自己或许已经身处江湖之中,只是还未察觉。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世界的超然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系马操舟问师:停船系马,准备出发,询问师父。
  2. 却疑淮口挂帆时:却怀疑是在淮口挂帆的时候。
  3. 人间迁改何须问:人世间的变迁何必去问。
  4. 便作江湖未可知:或许自己已经身处江湖之中,只是还未察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湖比喻为人世间的纷繁复杂。
  • 对仗:“人间迁改何须问,便作江湖未可知”中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江湖生活的向往和对人世间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超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桐道:指青桐树下的道路,象征着旅途。
  • 雨:象征着变幻莫测的人生。
  • 舟:象征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 江湖:象征着人世间的纷繁复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淮口”指的是什么? A. 淮河的河口 B. 淮河的源头 C. 淮河的中游 D. 淮河的下游 答案:A

  2. 诗中的“江湖”比喻什么? A. 江河湖海 B. 人世间的纷繁复杂 C. 旅途 D. 漂泊不定的生活 答案:B

  3. 诗中的“人间迁改何须问”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现实世界的关注 B. 对现实世界的超然态度 C. 对现实世界的疑虑 D. 对现实世界的逃避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表达了诗人对繁华世界的超然态度。

诗词对比:

  • 张耒的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都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但张耒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超然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有助于理解张耒的创作背景。

相关查询

绿头鸭 清和 绿头鸭 绿头鸭(七夕) 绿头鸭·咏月 胜胜慢/声声慢 胜胜慢/声声慢 胜胜慢 看花回·八里庄饮杏花下 看花回 咏落花,用周清真韵 看花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谋臣猛将 打谩评跋 夕字旁的字 包含住的成语 黽字旁的字 动车组 气字旁的字 闰朝 韩卢逐逡 丹黄甲乙 人心莫测 毛发耸然 打着灯笼没处寻 奉扬 四点底的字 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