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8:59: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8:59:21
原文展示:
十二月十七日移病家居成五长句 其四 张耒 〔宋代〕
从今羞复走功名,卤莽因循已半生。 心遣我愚应有谓,眼看人智亦何成。 梦为蝴蝶因观化,目送飞鸿漫寄情。 堪笑妻儿怀土甚,谪期未满已谋行。
白话文翻译:
从今以后,我羞于再去追逐功名,半生以来,我一直是卤莽因循。 心中自我安慰,我虽愚钝,但应有其道理;眼看他人的智慧,又有何成就呢? 梦中化作蝴蝶,是因为观察万物变化;目送飞鸿,只是随意寄托情感。 可笑的是,妻儿对家乡的思念甚深,谪居期限未满,就已经谋划着归乡。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此诗作于晚年,反映了作者对功名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是张耒晚年因病家居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功名的失望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张耒对功名的失望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句“从今羞复走功名”直接表明了作者对功名的厌倦,而“卤莽因循已半生”则反映了他对自己过去行为的反思。中间两句通过对梦境和飞鸿的描写,寄托了作者对自由和变化的向往。最后两句则通过妻儿的怀土之情,进一步强化了归乡的愿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现了作者晚年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功名的失望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作者通过自我反思和对梦境、飞鸿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和变化的渴望,以及对归乡的迫切愿望。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张耒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功名的追求 B. 对功名的失望 C. 对战争的厌恶 D. 对政治的热情 答案:B
诗中的“梦为蝴蝶”化用了哪个典故? A. 庄周梦蝶 B. 孔子梦周公 C. 李白梦游天姥 D. 苏轼梦游赤壁 答案:A
诗中的“目送飞鸿”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远方的向往 C. 对自由的渴望 D. 对变化的期待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