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3:0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03:40
原文展示:
宿应庵次季承韵 赵蕃 〔宋代〕 祇思借榻寻僧屋,不悟山行亦已深。 异日重来应记路,断塍穷处转松林。
白话文翻译:
我只想借宿在僧人的小屋,没想到山行已经如此深入。 将来再次来到这里,应该记得这条路,在断墙尽头转向松林。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山水田园,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这首诗可能是在山中行走时,借宿于僧舍后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未来重游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赵蕃山行途中,借宿于僧舍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山中景色的深刻印象和对未来重游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对未来重游的期待。首句“祇思借榻寻僧屋”,表明诗人原本只是想简单地借宿一晚,没想到山行已经深入。后两句“异日重来应记路,断塍穷处转松林”,则表达了对未来重游的期待,同时也描绘了山中的具体景象,如断墙和松林,增添了诗的生动性和具体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山中景色的喜爱和对未来重游的期待。通过描绘山中的具体景象,如断墙和松林,诗人传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山中景色的喜爱 B.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C. 对未来重游的期待 D. 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答案:A, C
诗中的“断塍”象征着什么? A. 岁月的痕迹 B. 自然的美丽 C. 人类的建筑 D. 战争的破坏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