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宿应庵次季承韵》

时间: 2025-05-06 03:03:40

诗句

祇思借榻寻僧屋,不悟山行亦已深。

异日重来应记路,断塍穷处转松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03:40

原文展示:

宿应庵次季承韵 赵蕃 〔宋代〕 祇思借榻寻僧屋,不悟山行亦已深。 异日重来应记路,断塍穷处转松林。

白话文翻译:

我只想借宿在僧人的小屋,没想到山行已经如此深入。 将来再次来到这里,应该记得这条路,在断墙尽头转向松林。

注释:

  • 祇思:只想着。
  • 借榻:借宿。
  • 僧屋:僧人的住所。
  • 不悟:没想到。
  • 山行:在山中行走。
  • 异日:将来。
  • 断塍:断墙,指破败的墙壁。
  • 穷处:尽头。
  • 转松林:转向松树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山水田园,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景物和表达情感。这首诗可能是在山中行走时,借宿于僧舍后所作,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未来重游的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赵蕃山行途中,借宿于僧舍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山中景色的深刻印象和对未来重游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对未来重游的期待。首句“祇思借榻寻僧屋”,表明诗人原本只是想简单地借宿一晚,没想到山行已经深入。后两句“异日重来应记路,断塍穷处转松林”,则表达了对未来重游的期待,同时也描绘了山中的具体景象,如断墙和松林,增添了诗的生动性和具体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祇思借榻寻僧屋”:诗人原本只是想简单地借宿一晚,没想到山行已经深入。
  2. “不悟山行亦已深”:表达了诗人对山行深入的意外和感慨。
  3. “异日重来应记路”:表达了对未来重游的期待。
  4. “断塍穷处转松林”:描绘了山中的具体景象,如断墙和松林。

修辞手法:

  • 对仗:“异日重来应记路,断塍穷处转松林”中,“异日”与“断塍”,“重来”与“穷处”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山中景色的喜爱和对未来重游的期待。通过描绘山中的具体景象,如断墙和松林,诗人传达了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意象分析:

  • 断塍:破败的墙壁,象征着岁月的痕迹和自然的变迁。
  • 松林:常绿的松树,象征着坚韧和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山中景色的喜爱 B. 对城市生活的厌倦 C. 对未来重游的期待 D. 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答案:A, C

  2. 诗中的“断塍”象征着什么? A. 岁月的痕迹 B. 自然的美丽 C. 人类的建筑 D. 战争的破坏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山中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的《望岳》:表达了对山岳的敬畏和向往。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赵蕃的《宿应庵次季承韵》:两者都描绘了山中景色,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宁静和超脱,而赵蕃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闻笛(一作华清宫) 有酒失于虔州陆郎中肱,以诗谢之 题云梦亭 题山驿新桐花 村路菊花 岳阳云梦亭看莲花 述怀 重阳日次荆南路经武宁驿 岸梅 过蛮溪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方寸不乱 驱逆 阜字旁的字 母字旁的字 包含掀的词语有哪些 牛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正经八百 包含司的词语有哪些 目乱睛迷 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捱次 要点 默不做声 坠渊 又字旁的字 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