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57: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7:24
尼父未适鲁,屡屡倦迷津。
徒怀教化心,纡郁不能伸。
一遇知己言,万方始喧喧。
至今百王则,孰不挹其源。
尼父(孔子)未曾适应鲁国,屡次在渡口感到疲倦迷惘。
徒然怀有教化的心志,郁闷而无法舒展。
一旦遇到知音之人,四方的声音便开始热闹起来。
直到今天,百位王者中,谁又不从孔子那里汲取源泉呢?
作者介绍:李涉,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为怀古抒情,以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繁荣,诗人以孔子为例,反思古代圣贤的教化与影响,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敬仰与思考。
《怀古》这首诗以孔子的教化为引子,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和对文化传承的思考。开篇提到孔子未能适应鲁国,暗示了历史上伟人的艰难与孤独。诗中“徒怀教化心”透露出诗人对教化的渴望,却又感到现实的无奈和压抑,体现了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力。
“知己言”这一句极为关键,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交流是多么重要。只有在知音的陪伴下,方能打破孤独,达到心灵的共鸣。“万方始喧喧”则暗示着历史的影响力,孔子的教诲在各地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一句“至今百王则,孰不挹其源”,通过对当今王者的提问,增强了历史的厚重感,强调了孔子思想的传承与延续。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凝练,既有历史的深度,也有个人的情感,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孔子及其教化思想的敬仰,反映了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个人的情感纠葛。
诗词测试:
“尼父”指的是谁?
A. 孟子
B. 孔子
C. 荀子
答案:B
诗中“徒怀教化心”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愉快
B. 无奈
C. 兴奋
答案:B
“万方始喧喧”中“喧喧”指的是什么?
A. 安静
B. 热闹
C. 悲伤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