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3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35:57
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作者:姜夔 〔宋代〕
雁怯重云不肯啼,
画船愁过石塘西。
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
小梅应长亚门枝,
一年灯火要人归。
全诗翻译
大雁因浓重的云层而畏惧,不敢鸣叫,
画舫在石塘西边愁苦地驶过。
迎面而来的风浪凶恶,难以抵挡。
春天的水面渐渐泛起绿意,
小梅花应当在门前的枝头长得茂盛,
一年的灯火依然召唤着人们归来。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具体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们的情感,传达出对春天和归家的渴望。
作者介绍
姜夔(约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晚号浣溪沙,是南宋著名的词人、画家及音乐家。他的词风清新、婉约,常以自然景物抒发情感。姜夔的作品多关注人生的感悟与哲理,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丙辰年,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象来表达人生的无常与归属的渴望。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期盼与对归家的思念。开篇“雁怯重云不肯啼”将大雁的畏惧与重云的压迫感结合,营造出一种沉闷、压抑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愁苦。接着“画船愁过石塘西”,画船的美丽与路途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
接下来的“打头风浪恶禁持”则呈现了自然的凶猛与人类的渺小,突显出诗人在旅途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而“春浦渐生迎棹绿”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似乎暗示着在困境中仍有美好的事物存在。最后一句“一年灯火要人归”将情感推向高潮,灯火象征着温暖的归宿,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
整首词虽有愁苦,但在描写中又透出对生命的热爱与希望,展现了姜夔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细腻的情感表达。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如“雁怯”赋予了大雁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画船愁过”则通过对比渲染了旅途的愁苦与美丽的矛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与人内心的情感,表现了对春天的渴望和对归家的思念,传达出一种温暖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雁怯重云不肯啼”中,雁的状态是:
A. 欢快
B. 怯懦
C. 忧愁
诗中“春浦渐生迎棹绿”的意思是:
A. 春天来临,河流变绿
B. 春天正在消逝
C. 河水冰封
诗中提到的“灯火”象征着:
A. 远方的希望
B. 归家的召唤
C. 灯光的美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些书目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与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