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1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17:56
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余言之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檐牙飞翠。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这首诗写于淳熙丙午年的冬天,诗人在武昌的安远楼上,和刘去非等朋友一起赏景。十年未回武昌,老友在鹦鹉洲泊舟,听说小姬唱了这首词,就询问了歌的内容,忆起往昔游乐的情景,感慨如今的离愁别绪。寒冷的月光照在龙沙上,尘埃在虎落山间清晰可见,今年的汉酺(指饮酒的典礼)刚刚开始。耳边响起新翻的胡部曲,毡幕中传来元戎的歌声。高楼巍峨,望着窗外红色的曲槛,飞翠的檐牙。美丽的女子,香粉飘散,夜晚寒风细细。这里本应有词仙来此,伴着素云和黄鹤与你共游。凝望玉梯已久,叹息芳草萋萋千里之外的情意。天涯相思,借酒来驱散清愁,花中消磨英气。西山之外,晚来的时候,卷起一帘秋日的清明。
作者介绍: 姜夔(1155-1221),字尧臣,号白石,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诗人。他的作品以婉约清丽、情感细腻著称,代表作有《扬州慢》等。他的词常表现对人生的感慨,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然景色的吟咏。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淳熙丙午年,姜夔十年未回武昌,因友人传来对昔日游玩情景的回忆而感慨,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这首《翠楼吟》充满了浓厚的怀旧情感,姜夔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的武昌景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间情谊的珍视。开篇即点明时间与地点,带出诗人十年未归的离愁,接着通过描绘月冷龙沙、尘清虎落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诗中提到的新翻胡部曲与元戎歌吹,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氛围与娱乐活动。在描写景物时,诗人运用“层楼高峙”、“檐牙飞翠”等意象,展现了建筑的壮丽与自然的美好,反映出诗人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后半部分的“此地宜有词仙”,更是将诗人的情感与理想化的境界结合,渴望与友人一起共享诗词的乐趣。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也有对现实孤独的感叹,是一首充满人文情怀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友人的怀念以及对美好时光的追忆。通过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呈现出一种深邃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安远楼”是在哪个城市的建筑?
诗中所提到的“十年未归”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此地宜有词仙”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姜夔的《翠楼吟》与苏轼的《水调歌头》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姜夔侧重于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内心的情感,而苏轼则通过豪放的笔调表现出一种洒脱与豁达的心境。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共同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