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30: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30:14
洞仙歌(黄木香赠辛稼轩)
作者: 姜夔 〔宋代〕
花中惯识,压架玲珑雪。
乍见缃蕤间琅叶。
恨春见将了,染额人归,
留得个袅袅垂香带月。
鹅儿真似酒,我爱幽芳,
还比酴醿又娇绝。
自种古松根,待看黄龙,
乱飞上苍髯五鬣。
更老仙添与笔端春,
敢唤起桃花,问谁优劣。
这首词描绘了花中常见的情景,如同压在架子上的玲珑雪。忽然在缁色的花瓣间看见了琅琊的叶子。春天即将结束,心中充满惋惜,染上春香的佳人将要归去,留下了那轻轻飘荡的香气,伴着明月。那鹅儿真像美酒,我爱那幽雅的芳香,比起酴醿还要娇美。自植古松的根,期待能见到黄龙飞舞,乱飞的青云如同苍老的胡须。再让老仙人添上春意,敢问桃花的开放,究竟谁更胜一筹?
姜夔(1155年-1221年),字尧章,号白沙,南宋词人,以词风清丽、格调高雅著称。他的词多以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色为题材,融入个人情感,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此词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词人以花鸟为题,表达对春天的眷恋与惋惜,同时也寄托了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洞仙歌》是一首极具艺术魅力的词作,姜夔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意象,传达了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惋惜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开头的“花中惯识,压架玲珑雪”便塑造了一个清新雅致的意境,花与雪的结合,既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暗含了春天的脆弱与短暂。接下来的“乍见缃蕤间琅叶”,则通过对缁色花瓣的描绘,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春意盎然的氛围。
整首词在情感上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尤其是“恨春见将了,染额人归”,将离别与惜春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反映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最后几句“更老仙添与笔端春,敢唤起桃花,问谁优劣”,则表达了对创作与美的追求,诗人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唤醒那永恒的春天,彰显了他对艺术的执着与对生活的热爱。
整首诗歌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艺术创作的追求,情感深邃而细腻。
词中提到的“鹅儿”比作什么?
A. 酒
B. 花
C. 雪
D. 人
“恨春见将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平静
诗中提及的“黄龙”象征什么?
A. 美好
B. 吉祥
C. 伤感
D. 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