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1:22
花发沁园春 一春无佳日,拈此寄闷
作者: 周岸登 〔清代〕
困柳摧花,剪风丝雨,蹉跎郊外游兴。
清明过却,殢酒悭诗,负了翠娇红靓。
阴晴无定。春已在酴醾芳径。
更做弄琴润香焦,夜篝熏透兰㡧。
酿出桐花冻。冷试春衫,黄鹂屡误三请。
清尊破睡,锦字传歌,料峭琐窗笼暝。
余寒犹劲。啼梦觉扶酲难醒。
恁饾饤天气恹恹,不教人瘦谁肯。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春日里无心游玩的惆怅与苦闷。春天的美景未能让人心情愉悦,反而因环境和心境的影响而感到失落。诗中描绘了柳树被困、花朵凋零的情景,表达了对春天的无奈与怅惘。清明节的过后,诗人醉酒却无诗可作,心中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也无可寄托。天气阴晴不定,春天的气息似乎已在香径中绽放,但夜晚的琴声和篝火却难以驱散心中的寒意。最后,诗人提到余寒还在,梦醒时分却仍感沉重,表达了对春日美好却又无奈的深刻感慨。
作者介绍:周岸登,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常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看法为主题。他的诗风细腻而富有情感,常常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失落与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春季,诗人可能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困扰之后,借助春天的景色来倾诉自己内心的苦闷与失落。这种情感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普遍性,许多人在经历了冬天的寒冷后,期待春天的温暖,却发现现实并不如意。
《花发沁园春》是一首情感细腻且意境深远的春诗。诗人以春天的景象为引子,表达了个人的惆怅与对生活的思考。诗中充满了对春天的期待与失落的交织,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又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诗人与春天的关系并非全然和谐,他在美丽的春光中感受到的是一种无奈与困扰。通过对“困柳摧花”、“清明过却”、“余寒犹劲”等意象的描绘,诗人揭示了春天的美丽与个人心境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感正是诗歌的核心所在,反映了人在面对自然美景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整体来看,这首诗在语言上优美流畅,意境上更是深邃耐人寻味,展现了清代诗人对春天的独特理解与深情寄托。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与个人内心的失落,探讨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求与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清明过却”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
B. 清明
C. 春节
“余寒犹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期待春天
B. 对冬天的怀念
C. 对春天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黄鹂”象征什么?
A. 春天的结束
B. 春天的开始与活力
C. 夏天的到来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周岸登的《花发沁园春》,并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获得乐趣与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