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56: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56:55
《酬柏侍御闻与韦处士同游灵台寺见寄》
王建 〔唐代〕
西域传中说,灵台属雍州。
有泉皆圣迹,有石皆佛头。
所出薝卜香,外国俗来求。
毒蛇护其下,樵者不可偷。
古碑在云巅,备载置寺由。
魏家移下来,后人始增修。
近与韦处士,爱此山之幽。
各自具所须,竹笼盛茶瓯。
牵马过危栈,襞衣涉奔流。
草开平路尽,林下大石稠。
过郭转经峰,忽见东西楼。
瀑布当寺门,迸落衣裳秋。
石苔铺紫花,溪叶裁碧油。
松根载殿高,飘飖仙山浮。
县中贤大夫,一月前此游。
赛神贺得雨,岂暇多停留。
二十韵新诗,远寄寻山俦。
清泠玉涧泣,冷切石磬愁。
君名高难闲,余身愚终休。
相将长无因,从今生离忧。
这首诗讲述了灵台寺的美丽和神圣,传说灵台位于雍州,泉水和石头都是圣迹和佛头。那里出产的薝卜香被外国人所求。毒蛇栖息在泉水周围,樵夫不能随便偷砍木材。山顶有古碑,记载了寺庙的建立历史。魏家曾迁移至此,后来人们开始修建和增添寺庙。前不久,我和韦处士一起游玩,爱上了这幽静的山。我们各自准备了所需的物品,用竹笼装着茶碗。牵马经过悬空的栈道,衣服被水流打湿。草木繁盛,平坦的道路尽头是密集的大石块。经过郭家,转过经峰,忽然看到东西两座楼。瀑布从寺门前奔流而下,仿佛在衣裳上洒下秋水。石头上长满紫色的花,溪水的叶子如同裁剪的油彩。松根支撑着高高的殿堂,仿佛仙山在空中漂浮。县里的贤良大夫,一个月前也来此游玩。为神明庆祝得雨,哪里还有时间停留。二十韵的新诗,远寄给我的山中好友。清澈的涧水流泪,冷冷的石磬发愁。你的名声高远难以闲暇,而我愚钝终将安息。我们长久不能相聚,从今往后不再忧愁。
王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70年,卒于公元830年。以五言诗和七言诗著称,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感悟。
此诗作于唐代,反映了诗人与友人韦处士共同游览灵台寺的经历,表现了对幽静山水的热爱以及对友谊的珍惜。
《酬柏侍御闻与韦处士同游灵台寺见寄》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人际关系的佳作。诗中通过对灵台寺自然风光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个恬静而神秘的宗教圣地。王建用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灵台的泉水、石头、古碑等景物,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氛围。
诗的开头提到“灵台属雍州”,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具有历史深度的场景,通过“泉皆圣迹”和“石皆佛头”的描述,增添了神秘色彩。接着,诗人描绘了与韦处士共享宁静时光的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诗中描绘的细节,如“牵马过危栈”、“瀑布当寺门”等,生动形象,仿佛让人身临其境。
在情感上,诗人流露出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身世的感慨。诗的最后几句,表达了对名利的淡然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处世态度。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围绕与友人同游灵台寺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名利的淡然,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中的神秘与宁静,构成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展现了唐代诗歌的深邃与优雅。
《酬柏侍御闻与韦处士同游灵台寺见寄》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薝卜香”代表什么?
哪些意象在诗中被用来描绘自然的美丽?(可多选)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王建的《酬柏侍御闻与韦处士同游灵台寺见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