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8:1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8:19:05
春风吹船著浯溪,扶藜上读中兴碑。
平生半世看墨本,摩挲石刻鬓成丝。
明皇不作苞桑计,颠倒四海由禄儿。
九庙不守乘舆西,万官已作鸟择栖。
抚军监国太子事,何乃趣取大物为?
事有至难天幸耳,上皇蹰蹐还京师。
内间张后色可否?外间李父颐指挥。
南内凄凉几苟活,高将军去事尤危。
臣结春秋二三策,臣甫杜鹃再拜诗。
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
同来野僧六七辈,亦有文士相追随。
断崖苍藓对立久,冻雨为洗前朝悲。
春风吹动着小船,停泊在浯溪,我扶着拐杖,坐下来阅读《中兴碑》。
我这一生已经看了半辈子的墨本,手指摩挲着石刻,鬓发已经斑白。
唐明皇不再为桑树的栽种而操心,四海都因禄儿的宠爱而颠倒。
九庙神明不再守护皇帝的车驾,万官们像鸟儿一样四处寻找栖息之地。
负责军政和太子事务的人,何以追求那些庞大的名利?
事情非常艰难,天意可贵,前任皇帝踯躅着回京城。
内廷的张后是否还在,外廷的李父在指挥着什么?
南内的凄凉几乎无以为继,高将军的去世令人更加危险。
我为此写下二三篇春秋策论,刚刚写成的杜鹃再拜的诗。
安能知道忠臣心痛至骨,世上只懂得赞美华丽的词句。
同来的野僧有六七个,也有文士相随而来。
断崖苍苔对立已久,冻雨洗净了往日的悲伤。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叟,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文学评论家。他是“苏黄”派的重要代表,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描写山水田园,关注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之时,黄庭坚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忠臣的哀伤。
《书摩崖碑后》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忧国忧民情怀的诗作。诗中描绘的春风与浯溪的自然景象,映衬出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反思。开头的“春风吹船著浯溪”,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接着转入对《中兴碑》的阅读,这不仅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是对现实的反思。
在诗中,黄庭坚通过对唐明皇的描绘,揭示了国家治理的失误和对权臣的讽刺,体现了文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诗中提到的“九庙不守乘舆西”,更是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万官如鸟无处可栖的描写生动地反映了政局的混乱。
整首诗虽然蕴含着忧伤,却也不乏对忠臣之痛的深刻理解。尤其是“安知忠臣痛至骨,世上但赏琼琚词”,表达了对忠臣遭受误解和冷落的惋惜,显示了黄庭坚对理想和现实的深刻思考。最后,诗中提到的“野僧”与“文士”,不仅是对当时文人群体的描绘,也是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探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提到的“明皇”是谁?
“万官已作鸟择栖”中的“鸟”比喻什么?
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