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9: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9:40
楚人重菉葹,椒兰为荆杞。
宋人宝燕石,安知球琳美。
真伪讵难分,奈何徒贵耳。
触热趋炎嵞,浮名取青紫。
岂不羡时荣,愿言敦素履。
黾勉以为期,毋为识者鄙。
楚国的人重视菉葹,而椒兰却被视为荆杞。宋代的人宝贵燕石,怎能知道球琳的美丽呢?真假难以分辨,为什么只追求外在的名声呢?面对热情的追捧,浮华的名利让人追逐青紫的荣誉。难道不羡慕当下的繁华吗?我愿意坚守简朴的步履。努力以此为期,不要让那些识者鄙视。
董思凝(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表现对名利的冷淡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借古抒怀,以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看法。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比古今,表达对浮华名利的反思,以及对简朴生活的追求,体现出一种对时代荣华的冷漠和对真实美好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楚人、宋人的对比,呈现了对名利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提到楚人重视菉葹,象征着对本质和真实的珍视,而椒兰与荆杞的对比则表明了人们的偏好常常是肤浅和不理智的。接着,诗人转向宋人的宝燕石,质疑他们对珍物的追求,难以识别真正的美。整首诗在对比中反映出一个深刻的哲学思考:在物欲横流的时代,真假难分,浮名取青紫的追逐使人迷失自我,忽略了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诗中“岂不羡时荣,愿言敦素履”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繁华的羡慕,但亦愿意坚守简朴的信念,展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最后一句“毋为识者鄙”既是对自我的告诫,也是对社会的期望,呼吁人们不要被外在的名利所迷惑,而应坚持自我,追求真实的美。
整首诗表达了对名利的冷漠与对真实美好的向往,体现了一种简朴、真实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社会风气的忧虑。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真实美好的追求,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理想。
选择题:楚人重视哪种植物?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安知球琳美”是指对___的质疑。
判断题:诗人认为浮名是值得追求的。(对/错)
这些作品在主题上与董思凝的《拟古》有相似之处,均反映出对当时社会的思考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