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除夜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时间: 2025-05-05 19:50:39

诗句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9:50:39

原文展示

除夜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白话文翻译

在漫长崎岖的三巴路上,我的身心感到无比的孤独和危险。
残雪覆盖的山峰在夜晚显得更加凄冷,我在异乡点亮孤独的烛光。
与亲人渐行渐远,我的心思也转向了身边的仆人。
可怜我正处于漂泊之中,明天又是一年的新开始。

注释

字词注释

  • 迢递:形容路途遥远艰难。
  • 羁危:羁,羁绊;危,危险。形容身处外地的孤立与危险。
  • 乱山:指山势险峻的地方。
  • 残雪:指冬季残留的雪,象征寒冷与孤寂。
  • 孤烛:孤独的烛光,暗示孤独与无助。
  • 骨肉:指亲人。
  • 僮仆:指侍奉的仆人。
  • 岁华新:指新的一年到来,象征新的开始。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诗中流露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反映了唐代士人的漂泊与孤独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涂,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描写边塞和游子心情的诗歌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节前夜,正值除夕之际,诗人身处异乡,面对新旧交替的时刻,感受到强烈的孤独感和对亲人的思念,表达了漂泊者内心深处的无奈与伤感。

诗歌鉴赏

这首《除夜》通过描绘孤独的旅行和对亲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开篇“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便设定了全诗的基调,展示了漫长的旅途和身处他乡的孤独感。接着“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以意象丰富的画面表现了外部环境的冷酷和内心的孤寂,诗人点燃一支孤烛,暗示着在黑暗中寻找一丝温暖与光明。

随着诗的推进,诗人感受到与亲人日渐疏远的痛苦,“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在无奈中,身边的仆人似乎成了他唯一的依靠。最后一句“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更是将孤独与新年的矛盾感推向高潮,既是对新年的期待,也是一种对漂泊生活的无奈叹息。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生动,展现了唐代士人在外漂泊时的孤独心境,与家人、故乡的隔绝感和对未来的惆怅,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迢递三巴路:描绘出三巴路途遥远,设置了诗的背景。
  2. 羁危万里身:表达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危险感。
  3. 乱山残雪夜:寒冷夜晚中的孤独场景,给人以凄凉的感觉。
  4. 孤烛异乡人:点燃孤烛,暗示孤独与无助。
  5. 渐与骨肉远:与亲人渐行渐远,表达思念之情。
  6. 转于僮仆亲:身边的仆人成了唯一的依靠,反映对亲情的渴望。
  7. 那堪正飘泊:对漂泊生活的无奈与感慨。
  8. 明日岁华新:新年将至,既有期待也有惆怅。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迢递三巴路”与“羁危万里身”,形成对称结构。
  • 意象:如“孤烛”“残雪”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比喻:将漂泊比作无尽的孤独,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与漂泊生活的无奈,反映了唐代士人在外奋斗时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巴路:象征遥远的旅途,代表着漂泊与孤独。
  • 残雪:象征寒冷与孤寂,反映诗人的心境。
  • 孤烛:象征孤独与无助,寄托对温暖的渴望。
  • 骨肉:象征亲情,表现对家人的思念。
  • 岁华新:象征新年,表达对未来的期盼与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道路是什么样的?

    • A. 短小平坦
    • B. 漫长崎岖
    • C. 安静祥和
    • D. 蜿蜒流畅
  2. 诗人点燃孤烛的目的是什么?

    • A. 提供光明
    • B. 取暖
    • C. 寻找陪伴
    • D. 表达孤独
  3. “渐与骨肉远”指的是什么?

    • A. 与朋友的距离
    • B. 与亲人的距离
    • C. 与故乡的距离
    • D. 与陌生人的距离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诗词对比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王维的笔调更为温柔,而崔涂的《除夜》则显得更加孤独与无奈。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代文学概论》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

译文

跋涉在道路崎岖又遥远的三巴路上,客居在万里之外的危险地方。 四面群山下,残雪映寒夜,对烛夜坐,我这他乡之客。 因离亲人越来越远,反而与书童和仆人渐渐亲近。 真难以忍受在漂泊中度过除夕夜,到明天岁月更新就是新的一年。

注释

迢递三巴路,羁(jī)危万里身。迢递:遥远貌。三巴:指巴郡、巴东、巴西,在今四川东部。羁危:在艰险中羁旅漂泊。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烛”:一作“独”。人:一作“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tóng)仆亲。转于:反与。僮仆:随行小奴。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飘:一作“漂”。明日:指新年。岁华:岁月,年华。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弥陀赞 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 送昌上座归成都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 宴桃源/如梦令 再答明略二首 赠嗣直弟颂十首 次韵晁元忠西归十首 题归去来图二首 放言十首 其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攴字旁的字 带好儿 投子 鹵字旁的字 运之掌上 地老天荒 包含袭的成语 虎字头的字 千式百样 变生意外 饥不暇食 二字旁的字 创新 韩寿分香 衣字旁的字 词结尾的成语 毫无所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