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9:5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9:50:47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这株幽兰的植物,世人又有谁能知晓呢?它的芬芳只能暗自保存。因为没有君子来佩戴,难道它的香气就因此衰败吗?白露时节早已来临,而春风却总是迟迟不至。与其在这里孤芳自赏,不如当路的野草,这芬芳又有何用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崔涂,字子云,号青松,唐代诗人,曾为官,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多描写兰花,寓意深远,体现出对品格与志向的追求。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士人追求名利与个人理想相悖的时期,诗人通过兰花以喻自身的境遇,表达了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社会冷漠的无奈。
《幽兰》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诗人在这短短的二十句中,通过兰花这一意象,传达了对自身价值与社会认同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以“幽植众宁知”引入,传达了兰花的孤独与冷清,似乎在暗示诗人人生的寂寞。接着,诗人以“芬芳只暗持”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孤独,即使有美好的品质与才华,也难以被世人所认同和欣赏。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君子品德的渴望,然而现实却是“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即美好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兰花的芬芳在春风到来之前显得愈发无助与孤立。
最后一句“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则是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诗人质问兰花的芬芳究竟有何意义,暗示了对社会地位与认可的怀疑。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唐诗的艺术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探讨了个人理想与社会认可之间的矛盾,强调了高尚品格的孤独与无奈,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幽植”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花
B. 隐秘生长的植物
C. 受人喜爱的花
诗人使用“君子”一词的目的是?
A. 赞美君子
B. 强调兰花的孤独
C. 讨论社会问题
“白露沾长早,春风到每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
B. 失落
C. 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崔涂的《幽兰》更侧重于对孤独与理想的探讨,而李白则是在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均有深刻的哲思,但表述方式各有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