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7: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7:30
自昔有微泉,来从远岭背。
穿城过聚落,流恶壮蓬艾。
去为柯氏陂,十亩鱼虾会。
岁旱泉亦竭,枯萍黏破块。
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
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
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
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自古以来就有一条细小的泉水,从遥远的山岭后流来。
它穿过城镇,流经村落,水流肆虐,草木茂盛。
最终汇聚到柯氏的池塘,十亩水面上聚集了许多鱼虾。
然而在干旱的年份,泉水也枯竭,水面上只剩下破烂的浮萍。
昨夜南山的云朵,雨水降落在一犁地外。
我泪眼朦胧地寻找那条老河,知道我心中荒芜的地方。
泥土里的芹菜还有宿根,然而我却感到无比惆怅。
雪芽何时才能发芽,春天的鸠鸟何时才能烹饪?
“柯氏陂”可能与当地著名的柯氏家族有关,反映了作者对乡土的深情。同时,提到“雪芽”与“春鸠”,暗示了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洒脱著称,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该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然环境的深切关注,以及在困境中对生命的感悟。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表现出作者对乡土的眷恋和对生命的思考。开头几句通过泉水的流动,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生机。而后面则转向对干旱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的忧虑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最后,雪芽与春鸠的意象,既是对春天的期盼,也暗示了生命的重生。这种对比使整首诗情感层次分明,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无常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苏轼的“微泉”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源泉
B. 时间的流逝
C. 人类的情感
D. 自然的毁灭
诗中提到的“柯氏陂”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某个地方的池塘
C. 一位诗人的名字
D. 一种天气现象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苏轼的这首诗更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生命的感悟,而王维则通过山水展现宁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