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1:22
汉皇勤远略,晚节相千秋。
不足中原地,犹思一战收。
圣朝方北顾,斜日倚东楼。
庙算知无敌,寒儒浪自愁。
汉朝的皇帝勤于谋划远大的目标,晚年的声望与千秋的治绩相辉映。
在辽阔的中原大地上,实在是无所作为,心中依然渴望通过一场战争来收复失地。
如今的圣朝正在向北方眺望,斜阳照射在东楼之上。
庙堂的算计无敌于天下,但寒士却只能自怨自艾,内心充满忧愁。
作者介绍: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擅长山水诗和咏怀诗,作品多表现对时事的关注及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面临外敌侵扰、内忧外患的局面,诗人借古论今,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自身处境的感慨。
黄庭坚的《次韵公定世弼登北都东楼四首 其四》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深刻揭示了国家命运与个人情感的交织。首联提到“汉皇勤远略”,不仅是在赞美汉朝的明君之治,更是对当下统治者的期望与提醒。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也隐含对现实政治的不满。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中原地区的思考,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国家的脆弱,虽然心中有着一腔壮志,想通过战争来收复失地,但却无能为力。此处的“犹思一战收”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无奈。
“圣朝方北顾,斜日倚东楼”一句,画面宁静而又充满思索,夕阳的斜照不仅是时间的流逝,更象征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最后两句“庙算知无敌,寒儒浪自愁”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尽管朝廷的谋略自信满满,但作为寒门学子的诗人却只能无奈地感叹,这种无力感让人倍感忧愁。
总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为镜,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怀与个人命运的无奈,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黄庭坚诗作中的一份重要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处境的无奈,反映了对明君治国理政的期待与对寒士处境的深切同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汉皇”指的是哪个朝代的皇帝?
填空题:诗中“寒儒”指的是_____。
判断题:诗人在这首诗中对国家的未来感到乐观。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