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36: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36:53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送穷穷不去,相泥欲何为。
今日官家宅,淹留又几时。
古人皆恨别,此别恨消魂。
只是空相送,年年不出门。
每年到了这个日子,人们都在街上洒酒拜祭。
万家万户中,人人都在送走穷困。
可穷困却始终不去,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今天在官府的宅子里,又能停留多久呢?
古人都恨别离,而这种别离让人心魂俱恨。
只是空虚地相送,每年都不出门。
“送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辞旧迎新的习俗,尤其在过年的时候,人们会进行各种仪式以期望驱赶穷困,迎接好运。古人对“别”的痛苦有着深刻的体会,这里通过“古人皆恨别”的句子体现了人们共同的情感。
姚合(约780年-842年),字子文,唐代诗人,仕途不顺,晚年任职于地方。其诗风清新自然,作品多描绘田园风光,展现人情世故。
这首诗创作于元旦前后,正值辞旧迎新之际,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富贵生活的向往与对穷困的无奈。诗人在日常生活与官府的沉重中感受到的孤独与失落,体现了唐代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晦日送穷三首》以其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辞旧迎新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穷困的无奈与对生活的深思。开头两句“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描绘了人们在年末时分的祭祀场景,酒水的倾洒象征着对过去一年的告别。接下来的“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则表现出一种社会习俗的普遍性,人人参与送穷的仪式,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的期待。
然而,在送穷的仪式中,诗人却感受到了一种无奈和失落,“送穷穷不去,相泥欲何为”,表达了即使进行了种种努力,穷困依旧如影随形的无奈。在这样的情感中,诗人也提及了古人的感受,强调了人们对别离的痛苦和心灵的煎熬,形成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传统习俗的描绘,更是对生命无常、对命运无奈的深刻思考。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诗人让读者感受到辞旧迎新背后的沉重与期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
每年这个时候,人们在街上洒酒拜祭,象征着辞旧迎新。
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
家家户户都在进行送穷的仪式,展现了这一习俗的普遍性。
送穷穷不去,相泥欲何为。
尽管大家都在送穷,但穷困依然存在,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
今日官家宅,淹留又几时。
今天在官府的宅子里,能停留的时间又能有多久,反映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古人皆恨别,此别恨消魂。
古人都对别离感到痛苦,这种别离的痛苦令人心碎。
只是空相送,年年不出门。
最终只是空洞的送别,年年都在家中感叹,未能真正改变生活。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生活的无奈与希望,揭示了辞旧迎新背后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传达出对命运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提到的人们在街上洒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送穷”的目的是?
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