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4:03
已成垂蹇到琼南,
况复刀兵劫正酣。
酸鼻霜戈公豕突,
愁人壮岁失鸡谈。
折冲不用追风马,
弭祸无过白玉簪。
若是王明今广烛,
天威咫尺或能严。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身处动乱之中的忧虑与无奈。他已经身陷琼南的泥淖,刀兵之乱正酣,战斗声此起彼伏,令人窒息。面对霜冷剑寒的战斗,愁苦之人只能感叹自己壮年已逝,往昔的欢声笑语已然不再。即使有折冲御敌的勇气,也无从追逐那急促的风马,想要避免灾祸也只能依赖象征权势的白玉簪。若是王明在世,或许能点亮希望之光,紧急情况下,天威能否如昔日般严肃?
释今无,明代诗人,以其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情怀而著称。他的诗作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释今无的诗风常常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见称,表现出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认识。
此诗创作于明代动乱时期,国家内忧外患,民众生活困苦。诗人通过描绘自身的遭遇与感受,抒发对时局的忧虑与无奈,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的渴望。
这首《子夜诗 其五》采用了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时局的感慨与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全诗以“已成垂蹇到琼南”开头,直接引入诗人的身世之悲,展现出他深陷动乱之中的痛苦。接下来的“况复刀兵劫正酣”,则形象地描绘了战火纷飞的场景,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酸鼻霜戈公豕突”一句,进一步渲染了战争带来的恐惧与悲哀,令人感受到刀枪相向的冷酷无情。而“愁人壮岁失鸡谈”,则是对往昔美好时光的缅怀,反映出人们在战乱中失去的欢乐与安宁。
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表达了对折冲勇士的渴望与追求,然而“折冲不用追风马”一语,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无力感,尽管有勇气,却无法改变现实的悲惨。最后,诗人以“若是王明今广烛”结束,既是对理想领导者的期待,也是对未来的微弱希望,暗示在黑暗中仍然需要光明的指引。
整体来看,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情感上则表现出对战争的深切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整首诗以战争为背景,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动乱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寄托了对未来的微弱希望,展现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过往安宁生活的怀念。
诗中提到“刀兵劫”,它主要描绘了什么情景?
A. 战争
B. 和平
C. 自然灾害
D. 个人奋斗
“酸鼻霜戈公豕突”中“霜戈”指的是什么?
A. 武器
B. 友谊
C. 美食
D. 文化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待?
A. 个人荣华
B. 理想的领导者
C. 过往的辉煌
D. 未来的平静
答案: 1. A 2. A 3. B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释今无的《子夜诗 其五》更加强调个人的无奈与对战乱的深刻感受,而杜甫则更加关注国家的未来与人民的苦难。两者在主题上有共通之处,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各有所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