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5: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5:22
榴花
高启 〔明代〕
日炙态常醺,香生若自焚。
夜来端午宴,淡却美人裙。
这首诗描述了阳光炙烤下的石榴花,总是显得醉意朦胧,香气仿佛是自己在燃烧。到了晚上,端午节的宴席上,花香却淡化了美人裙摆的颜色。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端午宴”,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庆祝活动。端午节源于古代的祭龙、驱邪、祈安活动,后来演变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期间人们会举行宴会,吃粽子、赛龙舟。
作者介绍:
高启(不详—约公元前151),字君复,号季鹰,明代初期诗人,长于律诗,作品风格清雅,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榴花》创作于明代,正值诗人高启的创作高峰期。此时,社会上流行着文人雅士的社交活动,诗歌多以宴会、节日为题材,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物的关系。
《榴花》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作,诗人在描写榴花的同时,展现了夏季的气候和人们的节日情景。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榴花在烈日下的醉态与香气,仿佛它们浑身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嗅觉冲击。榴花的香气如同自焚,形象地表现了花香的浓郁与迷人。
而后两句则转入夜晚的端午宴席,诗人通过对比,展示了节日的欢愉与美人的优雅。诗中“淡却美人裙”一句,既可以理解为花香掩盖了美人的裙子,也可以引申为花香的淡化与节日的渐渐消逝,传达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文交融中,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刻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榴花的美丽和节日的欢愉,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瞬间的珍惜,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浓厚的生活气息,反映了社会文化背景中的节日习俗与人际交往。
诗词测试:
诗中“日炙态常醺”意指什么?
A. 榴花醉人
B. 阳光炙烤
C. 节日欢庆
“香生若自焚”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悲伤
B. 迷醉
C. 平淡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A. 中秋
B. 端午
C. 春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高启的《榴花》与李白的《静夜思》都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但高启更注重花香与节日氛围的结合,而李白则通过月光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风格迥异却各具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