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16: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6:01
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
作者: 杜甫
严警当寒夜,前军落大星。
壮夫思感决,哀诏惜精灵。
王者今无战,书生已勒铭。
封侯意疏阔,编简为谁青。
舞剑过人绝,鸣弓射兽能。
铦锋行惬顺,猛噬失蹻腾。
赤羽千夫膳,黄河十月冰。
横行沙漠外,神速至今称。
哀挽青门去,新阡绛水遥。
路人纷雨泣,天意飒风飘。
部曲精仍锐,匈奴气不骄。
无由睹雄略,大树日萧萧。
严肃的警戒在寒冷的夜晚,前线的军队如同落下的大星。
壮士们心中充满感慨,哀伤的诏书让人心疼精灵。
如今的王者已无战事,书生们的铭文已经刻下。
封侯的愿望显得疏远,写信的人又能为谁而青睐呢?
舞剑的勇士已然绝迹,鸣弓射猎的技能也失去了。
锋利的刀剑行进顺利,猛兽的撕咬也不再腾跃。
赤羽军队的食粮丰盛,黄河的寒冰已至十月。
他们在沙漠之外横行,神速至今无人可比。
哀悼的队伍从青门离去,新修的阡陌通向遥远的绛水。
路人纷纷在雨中哭泣,天意如同狂风飘荡。
部队的精锐仍然锐利,匈奴的气势仍不骄傲。
无缘再见英雄的雄壮,满树的叶子在日光下渐渐萧条。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以深刻的社会关怀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著称,以“诗圣”闻名于世。杜甫的创作风格多样,涵盖了政治、历史、生活、哲学等多个方面。
《故武卫将军挽歌三首》是杜甫为悼念武卫将军而作,反映了他对将军英勇事迹的惋惜以及对社会动荡的感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国家动荡,士兵牺牲,杜甫通过对将军的哀悼,表达了对英雄的敬仰以及对时局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将军的悼念,展现了杜甫深厚的历史感和对战士的同情。开篇即以“严警当寒夜”引入,营造出一种紧张和寒冷的氛围,暗示着战争的残酷。诗中多次提到“壮夫”“精灵”,这些词语不仅表达了对英雄的敬重,也反映了杜甫对士兵命运的关切。
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层次分明的情感变化。前半部分通过描绘将军的英勇和战斗精神,表现出对英雄的怀念;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现实的深思,表达了对王者无战、士兵命运的无奈与悲哀。尤其是“路人纷雨泣,天意飒风飘”一句,极具画面感,描绘了人们因将军的离去而感到的悲伤,展现出一种深切的哀悼情感。
此外,诗中采用了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与气势,使得作品更具感染力。全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个体英雄的追思,也有对社会动荡的深思,展现了杜甫作为诗人的深厚情感与社会责任感。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对英雄的追思与对社会动荡的忧虑,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生命运的感慨。通过对将军的悼念,传达出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武士精神的崇敬,揭示了战争带来的悲剧与对人性的反思。
诗中“前军落大星”是用来比喻什么?
A. 将军的英勇
B. 战斗的激烈
C. 士兵的牺牲
D. 军队的胜利
“哀挽青门去”中的“青门”指的是什么?
A. 一个地方
B. 一种情感
C. 一种仪式
D. 一种武器
诗中提到的“匈奴”象征什么?
A. 内部战争
B. 外敌威胁
C. 友好的民族
D. 古代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