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0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06:35
送元厚之待制知福州
王安石
海隅山谷闲,人物最多处。
平旦息相吹,连城黕如雾。
闽王旧宫室,丹漆美无度。
今为大帅府,千里来赴愬。
元侯文章翁,更以吏能著。
峨峨中天阁,鸣玉新改步。
衔诏出梨岭,方为远人慕。
旌旗满流水,冠盖东门驻。
四坐共咨嗟,疑侯不当去。
张仲称孝友,樊侯正求助。
名城虽云乐,行矣未宜遽。
在海边的山谷中悠闲,人物聚集最多的地方,
清晨的风息微微吹拂,连绵的城墙如同雾气弥漫。
闽地的王宫旧址,红漆的装饰美丽无比,
如今变成了大帅的府邸,千里之外前来诉说。
元侯文采出众,更因政务能力著称,
高耸入云的阁楼,玉声响亮新添步伐。
衔着圣旨从梨岭出发,正是为了远道而来的友人。
旌旗在流水旁满是,车盖在东门驻足。
四方的宾客共议纷纷,怀疑侯爷不该离去。
张仲以孝道称赞朋友,樊侯正寻求帮助。
虽说名城生活愉快,但行程上却不宜急促。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诗人、文学家。他是“变法派”的代表人物,推行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王安石的诗词风格以清新、简练著称,常常结合现实与理想,展现出深厚的社会关怀。
《送元厚之待制知福州》是王安石在送别友人元厚赴福州任职时所作。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也反映了王安石对政治、社会的深刻思考。元厚的才能和声望得到了诗人的认可,诗中通过对福州自然环境和人事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与殷切期望。
这首诗在整体结构上采取了前后对称的方式,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结合,展现了福州的独特魅力。开篇描绘了海隅山谷的悠闲景象,接着通过清晨的微风和朦胧的城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这也为后文的送别情感做了铺垫。
诗中提到的“闽王旧宫室”和“今为大帅府”不仅展示了历史的变迁,也反映了权力与地位的转变。元厚的才能在这座城市的历史中得到了认可,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其前途的美好祝愿。
值得注意的是,诗中运用的“旌旗满流水,冠盖东门驻”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送别场面的热闹与庄重,仿佛在描绘一幅动态的画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最后几句则带有对元厚的关切,表达了对他未来的期许,既有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也蕴含着对其未来的祝福与关怀。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事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元厚的离别之情,同时对其前途的祝福与期望。诗人借助景物的描绘,传达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基调。
诗中提到的“闽王”指的是哪个地方的统治者?
“平旦息相吹”中的“平旦”意为?
诗中“旌旗满流水”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