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0:18: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18:21
洞仙歌
梅天过了,尚萧萧残雨。
付与羁人做凄楚。
忆秋宵听遍,春国余寒,
都不似,者样凄凉情绪。
瑶台应不远,遥想朱楼,
也听叮咚铎铃语。
欹枕数深更,入晓行云,
可递到乡关烟树。
怕润逼衣篝未成薰,
欲寄予都梁,断鸿无据。
梅雨季节刚过,天空依然萧条,细雨绵绵,令人感到凄凉。这种情感寄托在离乡的游子身上。回忆起秋夜的悠长,虽然春天的寒意依旧,但没有任何情景能比此刻的孤寂更为深切。瑶台应该不远,遥想那朱楼,似乎也传来那叮叮咚咚的钟声。躺在床上,数着更深的夜,等到天明时分,云彩能否带去我对故乡的思念?担心着潮湿的衣服难以干透,想要寄信给故乡的朋友,但又无从得知鸿雁的消息。
作者介绍:储徵甲(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独特。其诗词常表现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作者在梅雨季节的孤寂情感与对故乡的思念,生动描绘出游子在外的凄楚心境。
《洞仙歌》是一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无奈心情。诗中以梅天的细雨开篇,展现出一种萧瑟的氛围,进一步引出因离乡而生的孤独感。诗人的回忆与现实交织,既有对秋夜的怀念,也有春天寒冷的感受,形成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情绪。
在意象的运用上,瑶台与朱楼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叮咚的钟声则是思念的寄托。通过对夜深人静、云卷云舒的描绘,诗人似乎在呼唤着与故乡的联系,但又因环境的束缚而感到无奈。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以细腻的笔触描摹出游子的孤独与思乡之情,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游子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为中心,表达了人在异乡的无奈与情感的纠结,深入揭示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亲情、故乡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洞仙歌》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储徵甲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瑶台”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境地
C. 朋友
D. 亲情
“断鸿无据”意指什么?
A. 断绝联系
B. 无法得知消息
C. 朋友不在
D. 游子心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