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出塞四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6 02:14:00

诗句

狼烟起边烽,羽书入丹阙。

大驾事亲征,诸军奋忠烈。

虎士皆鹰腾,蓄锐伺俱发。

庙算已无遗,残胡期殄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4:00

出塞四首 其二

作者: 陈琏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狼烟起边烽,羽书入丹阙。
大驾事亲征,诸军奋忠烈。
虎士皆鹰腾,蓄锐伺俱发。
庙算已无遗,残胡期殄灭。

白话文翻译

边疆的烽火狼烟四起,飞鸽传书送到皇宫。
帝王亲自出征,众军将士奋发忠诚与英勇。
勇猛的士兵如同雄鹰翱翔,蓄势待发,准备出击。
谋划已无遗漏,期待残存的敌人全部被消灭。

注释

  • 狼烟: 指边疆的烽火,象征战事紧张。
  • 羽书: 传递消息的信鸽,古代传递书信的方式。
  • 丹阙: 指皇宫,丹色代表荣耀与威严。
  • 大驾: 指皇帝的车驾,表示帝王的出征。
  • 虎士: 武勇的士兵,形容士兵的勇猛。
  • 鹰腾: 比喻士兵的战斗精神和勇气。
  • 庙算: 指军事谋略和战略的安排。
  • 残胡: 指敌人,可能特指北方的少数民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琏,明代诗人,生活在明朝中期,以诗词见长,风格雄壮豪放,常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正值边疆战事频繁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战事和士兵的忠勇,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烈忠诚,与对敌人的无畏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示了边疆战事的紧迫感与士兵的英勇气概。开篇的“狼烟起边烽”,立即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战争气氛,仿佛烽火已然点燃,士兵们早已准备好迎接挑战。接着“羽书入丹阙”,将战事与国家联系在了一起,显示出皇帝的重视和对士兵的期望。

“虎士皆鹰腾”形象地描绘了士兵如同猛兽般的勇猛,增强了诗歌的气势。而“庙算已无遗”,则突显出周密的军事策略和对胜利的信心。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意象鲜明,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对敌人的绝对自信。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描绘了边疆的紧张局势,烽火象征战争的迫近;
  • 第二联表现了皇帝的亲征,显示了国家对战事的重视;
  • 第三联通过“虎士”和“鹰腾”,展现了士兵的英勇气概;
  • 第四联则表达了对敌人彻底消灭的信心。

修辞手法:

  • 对仗: “狼烟起边烽,羽书入丹阙”使用了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 “虎士皆鹰腾”将士兵比作猛禽,表现其勇猛;
  • 排比: 诗的结构中反复强调士兵的状态与决心,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国家的忠诚、对战斗的渴望以及对胜利的信心,体现了士兵们捍卫家国的决心与勇气。

意象分析

  • 狼烟: 代表战争与紧张局势,象征着国家的危机;
  • 羽书: 象征信息的传递与国家的关注;
  • 虎士: 代表英勇的士兵,体现了战斗的精神;
  • 鹰腾: 形象地表现出士兵的勇猛和不屈不挠的斗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狼烟"在诗中主要象征什么?

    • A. 和平
    • B. 战争
    • C. 喜悦
    • D. 忘却
  2. 诗中的“虎士”主要指:

    • A. 文人
    • B. 勇猛的士兵
    • C. 皇帝
    • D. 百姓
  3. “羽书入丹阙”中的“羽书”指的是什么?

    • A. 书信
    • B. 鸽子
    • C. 战争
    • D. 皇宫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四首 其一》:同样主题,表现边塞的战斗情景。
  • 《木兰辞》:表现女性英勇的战斗精神,形式与内容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词对比:

  • 比较《出塞四首》与王昌龄的《出塞》:两者均描绘边疆战事,但《王昌龄出塞》更注重个人情感与壮志;而陈琏则更加强调国家和集体的英勇。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收录明代诗人的代表作,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 《古典诗词解读》:对古典诗词的分析与解读,帮助理解诗歌的内涵与技巧。

相关查询

万物吟 首尾吟 其八 偶得吟 听杜鹃思亡弟 首尾吟 其五十五 归城中再用前韵 秋游六首 安乐窝中吟 独坐吟 和登封裴寺丞翰见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反戈相向 欲结尾的成语 似有如无 绪功 包含谰的词语有哪些 戈字旁的字 操作规程 丶字旁的字 病字头的字 临时施宜 牵强附合 鸳瓦 竖心旁的字 机不可失 背结尾的成语 傲上矜下 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却倒 彐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