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7:54
壮士怀慷慨,高义贯长虹。
甘心报国雠,挟矢忘厥躬。
远望边尘起,万里扬悲风。
拔剑出门去,驱驰远从戎。
昔为千人英,今为万夫雄。
单于来接战,杀气冲苍穹。
黄尘不可见,白日忽以蒙。
一战雁塞清,再战龙庭空。
归来报天子,献捷甘泉宫。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壮士的豪情壮志。他心中怀有慷慨之情,义气如长虹般贯穿天际,甘愿为国家报仇,手握箭矢,忘却自己的安危。远远望去,边境的尘土飞扬,悲风四起。他拔剑走出家门,奔赴战场。曾经是千人之英,现在却成为万夫之雄。敌人单于前来交战,杀气冲天。黄尘弥漫,太阳似乎也被遮住了。经过一场战争,雁塞的局势得以平静,再战龙庭,战斗变得空前激烈。最终,他回到天子面前,献上胜利的捷报,向皇帝献上甘泉宫的荣光。
宗臣,明代诗人,以豪放激昂的诗风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场景,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热爱。
《出塞曲》创作于明代,那是一个国家频繁面临外敌威胁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创作,旨在激发士人报国之志和慷慨之情。
《出塞曲》是一首充满豪情壮志的边塞诗,诗中通过对壮士的描绘,展现了他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开篇的“壮士怀慷慨,高义贯长虹”即刻将读者的情绪带入一种激昂的氛围,表现出壮士心中高尚的情操与理想。诗人使用“甘心报国雠,挟矢忘厥躬”来表达壮士为国捐躯的决心,展示出一种豪迈的精神境界。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远望边尘起,万里扬悲风”渲染出战争的紧迫感与悲壮气氛。壮士拔剑出门,象征着他坚定的决心与勇往直前的勇气。“昔为千人英,今为万夫雄”则体现了壮士在战争中从容面对敌人,彰显出他的英雄气概。
整首诗以战争为背景,穿插着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如“黄尘不可见,白日忽以蒙”,不仅表现了战争的惨烈,也提炼出一种悲壮的美感。最后的“归来报天子,献捷甘泉宫”则是对胜利的渴望与对国家的忠诚,完美收尾。
整首诗表现了壮士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荣誉的渴望,体现了为国捐躯的崇高理想,充满了豪情壮志。
诗中提到的“壮士”是指什么?
“拔剑出门去”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黄尘不可见,白日忽以蒙”主要描绘了什么场景?
与《凉州词》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比,宗臣的《出塞曲》更强调的是壮士的英雄气概与为国英勇战斗的决心。两首诗都反映出边塞的壮丽与战斗的艰辛,但宗臣的诗更显现出对忠诚与牺牲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