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4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1:40:01
《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五 寅雅》
作者: 沈约 〔南北朝〕
礼莫违,乐具举。
延藩辟,朝帝所。
执桓蒲,列齐莒。
垂衮毳,纷容与。
升有仪,降有序。
齐簪绂,忘笑语。
始矜严,终酣醑。
礼仪不可违背,音乐也应当齐备。
延请外藩,来朝的帝王所在。
执着华美的蒲扇,排列齐整的乐器。
披上华丽的衣衫,纷繁而有容雅。
升高要有仪态,下降也要有次序。
齐整的簪子和绶带,忘却了欢笑与谈话。
开始时端庄严肃,最后沉醉于美酒之中。
作者介绍:沈约(441年-513年),字景山,号阮籍,是南朝梁时期的诗人和文学家。他以诗词和散文著称,尤其擅长于五言古诗,作品语言优美、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南北朝时期,时值政局动荡,士人对礼仪和音乐的重视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稳定与和谐的渴望。诗中通过对礼乐的描绘,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理想社交场合的向往。
《寅雅》是一首反映礼乐文化的作品,诗中通过对礼仪、音乐和仪态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庄严的朝廷场景。在南北朝时期,礼乐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士人的气节与理想。诗句中的“礼莫违,乐具举”强调了礼乐并重的观念,既是对礼仪的重视,也是对音乐的推崇。
诗中反复出现的关于“升降”的描写,不仅传递了对行为规范的强调,也暗示了社会的等级与秩序。尤其在“齐簪绂,忘笑语”中,表现出在正式场合中严肃的态度。最后一句“始矜严,终酣醑”则突出了这种正式场合中,氛围的转变,揭示了人在礼乐中的情感波动。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通过描绘细腻的仪式场景,传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和历史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的主题在于强调礼乐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歌颂了古代礼仪的庄重和音乐的和谐,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礼”与“乐”分别代表什么?
A. 自由与放纵
B. 规范与和谐
C. 斗争与胜利
D. 忧伤与快乐
“齐簪绂,忘笑语”中“忘笑语”的意思是什么?
A. 忘却一切
B. 忘记欢笑与交谈
C. 忘却烦恼
D. 忘记时间
诗中“始矜严,终酣醑”表达了什么情感的变化?
A. 从欢乐到悲伤
B. 从严肃到轻松
C. 从孤单到聚会
D. 从安静到喧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