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夜泊慈姥矶登绝顶坐月》

时间: 2025-05-03 23:27:24

诗句

踪迹元蓬蔂,天涯自往回。

秋风随去棹,夜色共登台。

石面潮初落,江头月正来。

最高思欲卧,清磬一声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27:24

原文展示:

夜泊慈姥矶登绝顶坐月
作者: 洪恩 〔明代〕

白话文翻译:

我在慈姥矶夜晚停船,登上绝顶观月。踪迹如同浮萍,天涯任我往来。秋风伴着船桨渐行渐远,夜色与我共登高台。石面上的潮水刚开始退去,江边的明月正好升起。此时我最想躺下休息,唯有一声清磬在催促我。

注释:

  • 踪迹:指行踪、足迹。
  • 元蓬蔂:形容漂浮不定的状态,像浮萍一样。
  • 去棹:指划船的动作。
  • 登台:指登上高台,观赏景色。
  • 石面潮初落:石头表面的潮水刚开始退去。
  • 江头月正来:江边的明月正在升起。
  • 清磬:清脆的磬声,常用来表示一种清雅的音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恩,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诗作多反映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语言清新自然,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夜晚,诗人独自夜泊于江边,借此写下自己的思绪与感受,结合秋天的氛围,表达了对人生旅途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受。

诗歌鉴赏:

此诗通过清幽的夜景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开篇以“踪迹元蓬蔂”引入,令人感受到诗人的漂泊与孤独,正如浮萍一般随风而动,无法确定自己的归宿感。接着,诗人通过描绘秋风、夜色、潮水和明月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深邃而恬静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生命的反思。

“秋风随去棹,夜色共登台”一联,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秋风拂过,船桨划动,夜色渐浓,诗人似乎在与大自然进行对话。最后一句“清磬一声催”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尽管想要安静地躺下,仍旧被外界的声音所唤醒,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踪迹元蓬蔂:诗人以“元蓬”比喻自己的漂泊,表达了对不确定性的感慨。
  2. 天涯自往回:强调了人生旅途的随意与自由,仿佛无论去往何方,总能回到心灵的归属。
  3. 秋风随去棹:秋风伴随着船只的行驶,暗含时光的流逝。
  4. 夜色共登台:夜色与诗人一起升高,象征着心境的提升。
  5. 石面潮初落:描绘自然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6. 江头月正来:明月的升起,象征着希望与美好。
  7. 最高思欲卧:表达诗人想要放松心情,进入梦乡。
  8. 清磬一声催:清脆的磬声唤醒了诗人,象征着无法逃避的现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身漂泊比作浮萍,生动形象。
  • 对仗:如“秋风随去棹,夜色共登台”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夜色如同伴侣,与诗人一同登高,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孤独漂泊的思考,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思乡、希望与宁静。
  • 秋风:代表着时光流逝与生命的变化。
  • 潮水:象征着生命的起伏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踪迹元蓬蔂”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归宿感
    • B. 漂泊不定
    • C. 自然景象
  2. 诗人夜晚登上高台的目的是?

    • A. 观星
    • B. 赏月
    • C. 休息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 by 李白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洪恩的《夜泊慈姥矶》均通过夜晚的意境表达思乡情怀,前者直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后者则结合自然景色与个人感悟,展现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洪恩研究》
  • 《古诗词鉴赏基础》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翛然 北陂杏花 和张仲通忆锺陵二首 暮春 示道原 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四首 慈圣光献皇后挽辞二首 河北民 与道原过西庄遂游宝乘 华藏寺会故人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羊字旁的字 画虎类犬 艮字旁的字 窥间伺隙 首字旁的字 下下细细 丶字旁的字 福如海渊 撒手人寰 访乐 若丧考妣 禾黍之伤 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口字旁的字 救星 款言不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