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51: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51:56
游般若寺
作者: 洪恩 〔明代〕
蟠纡垂鸟道,苍翠削芙蓉。
坐可依危石,行将驻短筇。
寒深千片竹,霜老一枝松。
甃草枯残水,空潭已化龙。
这首诗描绘了般若寺周围的自然景色。诗中提到蜿蜒的鸟道和苍翠的芙蓉花,坐在高大的岩石上,走路时也许会停下来,手里拿着短竹杖。深寒的地方,千片竹叶显得格外幽静,霜冻的松树显得苍老。在荒废的草地和残存的水面上,空荡的潭水似乎已经化作龙,暗示着一种变化和 transcendence 的意象。
作者介绍:洪恩,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反映了明代文人的修养与情怀,常常融入自然景观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洪恩在游览般若寺时的所感所思,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这首《游般若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首联“蟠纡垂鸟道,苍翠削芙蓉”通过生动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曲折的山道和绚丽的花朵中,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生机。接下来的“坐可依危石,行将驻短筇”则传达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仿佛诗人在这里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宁静之处。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将寒冷的竹林与苍老的松树相对比,表现出时间的流逝以及生命的坚韧。最后一句“空潭已化龙”则是一种升华,暗示着在沉寂与荒凉中蕴藏着无限可能与希望,令人深思。整首诗呈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以及对生命变化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领悟,以及对变化的接受与期待。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蟠纡”指代什么?
A. 直路
B. 曲折的路
C. 田野
D. 河流
“空潭已化龙”中的“龙”象征着什么?
A. 凶猛
B. 变化与希望
C. 水源
D. 毁灭
洪恩生活在什么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