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5:24
舟过桐庐三首
作者:杨万里 〔宋代〕
后面山无数,南头柳更多。
人家逼江岸,屋柱入沧波。
老去频经此,重来更几何。
牛山动悲感,曾侍板舆过。
这首诗描绘了桐庐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诗中提到后面有无数的山,南边的柳树更是茂密。人家的房屋紧挨着江岸,柱子仿佛要插入深蓝的波涛。随着年岁渐长,我常常经过这里,不知自己还会再来多少次。牛山让我感到悲伤,因为我曾经乘坐轿子经过这里。
“牛山”指的是桐庐附近的一座山,因其形状似牛而得名。历史上,许多文人雅士都曾在此游览,留下了许多诗篇。杨万里这首诗正是对自己游历的回忆与感慨。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文学家,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杨万里晚年,他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与变迁后,重新回到桐庐,这里的一切让他感慨万千,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自然的热爱。
杨万里的《舟过桐庐三首》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桐庐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怀。诗中不仅有山水的壮丽,还有人家的温馨,体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依恋。诗的开篇以“后面山无数,南头柳更多”勾勒出一幅生动的自然图景,展现出桐庐的美丽与生机。接着通过“人家逼江岸,屋柱入沧波”描绘了人们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房屋依江而建,柱子仿佛要与水面相接,显得生动而富有画面感。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慨,“老去频经此,重来更几何”道出了随着时间推移,自己依然不时回到这个地方的情感。最后一句“牛山动悲感,曾侍板舆过”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牛山的悲感与自己曾经的经历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厚感情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恋,折射出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句描绘了山的景象?
A. 人家逼江岸
B. 后面山无数
C. 老去频经此
D. 牛山动悲感
诗中提到的“牛山”主要反映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愤怒
D. 平静
诗人对桐庐的情感如何?
A. 无所谓
B. 依恋与怀念
C. 厌恶
D. 忽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