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4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4:34
金缕曲
作者: 陆恒 〔清代〕
砥柱中流折,猛回头惊涛卷岸,风悲月黑。
海上骑鲸人已去,吹散蜃楼千尺,便从此冰消瓦裂。
石烂南山难补恨,怎偏教铸错中州铁。
输一着,谁筹策。长城百雉金瓯缺。
又何曾丝延续命,戈挥落日。
莽莽寒江东逝水,只剩湘灵呜咽,
纵拚化哀鹃啼血。
叫破黄昏天惨淡,唤春光重转终无力。
空染尽,伤心碧。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沧桑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开头提到“砥柱中流折”,指的是支撑大海的柱子被折断,象征着坚韧的事物遭遇重大打击。接着描述了惊涛骇浪,月色悲凉,风声凄厉,表现出一种惶恐不安的气氛。接下来的几句提到“骑鲸人已去”,意指理想与希望已然逝去,“蜃楼千尺”则暗示过去的美好景象已经破灭。诗中用“石烂南山难补恨”来表达内心的无奈与痛苦,似乎在说即使再坚硬的石头也无法弥补心中的遗憾。最后,诗人感叹历史的无情与个人命运的无力,尽管呼喊想要改变,却终究无法回到从前。
作者介绍:陆恒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其诗作风格多样,以情感丰富、意境深远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历史的思考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背景中充满了对国家动荡和个人命运的反思,表现出一种对历史的无奈和对理想的渴望。
这首《金缕曲》通过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与对命运的无奈。诗中开篇即以“砥柱中流折”引入,设定了一个悲壮的基调,暗示着坚固与希望的崩溃。接着,以“猛回头惊涛卷岸”的画面,表现出对现状的震惊与无奈。诗人在描绘海上景象时,展现出对逝去理想的惋惜与对现实的无力感。
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莽莽寒江东逝水”引入时间的流逝,强调历史的无情与个人命运的孤独。湘灵的呜咽和哀鹃的啼血,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悲痛与绝望。整体而言,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深刻的情感,既有对往昔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无力感,展现了诗人深邃而又悲凉的内心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主题围绕对历史的反思与个人命运的感慨,表达出一种深刻的无力感与惋惜情绪。
诗词测试:
《金缕曲》的作者是谁?
诗中用来比喻理想破灭的意象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莽莽寒江”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