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3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35:56
今古原如此。叹浮生飞花飘絮,随风已矣。落溷沾茵无定相,最是孤臣孽子。经患难何曾容易。况是女身兼薄命,愧樗材枉受虚名被。思量起,空挥涕。古人才调诚难比。借冰丝孤鸾一操,安排宫徵。先世文章难继绪,不过扶持培置。且免个鹑衣粟米。教子传家惟以孝,了今生女嫁男婚耳。承过誉,感无已。
古往今来都是如此。叹息浮生如飞花、如飘絮,随风而逝。无定的命运像泥沾在草地上,最苦的是那些孤独的臣子和孽子。经历了那么多苦难,哪有那么容易。更何况作为女子,命薄如纸,感到愧疚,像樗树一样只能承受空虚的名声。回想起来,只能空自流泪。古人之间的真诚调和,实在难以相比。我借着冰丝和孤鸾的曲子,安排了宫廷的乐章。先辈的文章难以继承,只能勉力扶持。且免去那鹑衣和粟米的生活。教导子孙传家,唯以孝为重,到了今生不过是女子嫁人为婚。承受过多的赞誉,感慨无以言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顾太清(生卒年不详),清代女诗人,擅长写作,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为主题。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女性地位低下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传统价值观的思考。
这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批判为特点,通过对比古今,抒发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女子命运的深刻思考。开篇“今古原如此”,点出人生的无常,接着以“叹浮生飞花飘絮,随风已矣”来描绘生命的脆弱和短暂。诗人通过对“孤臣孽子”的描写,揭示了身处困境之人的内心挣扎和无奈。尤其是“况是女身兼薄命”一句,深刻反映了当时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遭遇的苦楚,带有强烈的自我反省和社会批判色彩。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与反思,尤其是对传统女性角色的质疑和挑战,展现了女性在家庭与社会责任之间的挣扎。最后的“承过誉,感无已”,则是对外界赞誉的自谦与对内心挣扎的坦诚,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真实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尤其是女性在社会中的艰辛和对传统价值观的反思,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抗争并存的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浮生”指的是什么?
“孤臣孽子”指的是哪些人?
诗的最后一句“承过誉,感无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女性的无奈与对命运的感叹,风格上虽略有不同,但情感基调相似,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女性的内心世界。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提供了一种更为开阔的视野,展现了不同的命运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