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2: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2:02
作者: 邓潜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亚字玲珑接。缭花丛春痕曲曲,压金重叠。记向横波穿过去,微掩罗裙半截。手扶处,影移明月。搭上绿阳丝几缕,茜红边入梦春云爇。苔础下,印香屧。疑城自古知谁设。没遮拦一条去路,个中长别。窄窄眼前三尺地,比我回肠九折。还待把暗尘轻拂。风露深宵全靠汝,忆消凉半晌身亲贴。谁共凭,绪愁结。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花丛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对往事的回忆和对离别的愁苦。开头的“亚字玲珑接”形容花纹的精致,接着描绘了花丛中的春痕,像是重叠的金色。诗人回忆起当年在花丛中穿行的情景,轻轻掩住了裙子的一角。手轻轻扶着栏杆,月光的影子在移动。几缕阳光透过绿叶,红色的花边仿佛带入了春天的梦中。在苔藓覆盖的地基上,留下了香气的印记。诗人感叹,古往今来,谁又知道这座城是怎样设立的?没有遮拦的去路,让我感到无尽的别离。眼前狭窄的地面,反倒比我心中深重的忧伤要短。此刻,我希望轻轻拂去心中的尘埃,深夜的风露只能依靠你来缓解,回忆起那消逝的凉意,仿佛半晌的身影依然贴近。最后,谁来与我共同凭依,愁绪在心中缠绕。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表达离愁,展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与感情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邓潜,近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著称。他的诗词多描绘自然与人生,常流露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本诗创作于春季,正值花开之际,诗人通过春天的美景引发对往事的回忆,表达出深深的离愁别恨,反映了近代文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这首《金缕曲 阑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花丛与月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全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使得意境更为深远。诗的开头“亚字玲珑接”,即带给读者一种精致的视觉感受,接着通过花丛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温柔而又缠绵的氛围。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引入个人情感,表现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离别的哀伤。尤其是“没遮拦一条去路,个中长别”的句子,直接表达出离别之苦,令人心痛。全诗在优美的意象与复杂的情感之间游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理解。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与对往昔的追忆,同时流露出离别的愁苦,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诗中“亚字玲珑接”主要表达什么?
A. 精致的花纹
B. 花的香气
C. 春天的温暖
D. 诗人的忧伤
“没遮拦一条去路”意指:
A. 前路光明
B. 离别的痛苦
C. 回忆的美好
D. 无法前行
诗中提到的“明月”主要象征:
A. 希望
B. 思念
C. 生命
D. 友谊
答案: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事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但其侧重于词句的婉约与细腻,而邓潜的《金缕曲 阑干》则更多展现了风景与情感的交融,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