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宿潘君草堂闻蛙声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7 09:47:59

诗句

跳踉鼓怒任争雄,何事鸣呼聒睡翁。

不用洒灰烦鲁老,正须两股付吴侬。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7:59

原文展示:

跳踉鼓怒任争雄,何事鸣呼聒睡翁。不用洒灰烦鲁老,正须两股付吴侬。

白话文翻译:

青蛙们跳跃争斗,鼓噪不已,为何要吵醒正在睡觉的老人呢?不需要像鲁老那样洒灰驱赶,只需要两腿一伸,交给吴地的侬人处理。

注释:

  • 跳踉:跳跃。
  • 鼓怒:鼓噪,形容声音大而杂乱。
  • 争雄:争斗,争强。
  • 鸣呼:鸣叫。
  • 聒:吵闹。
  • 洒灰: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鲁老洒灰驱赶青蛙。
  • 鲁老:指鲁国的老人。
  • 两股:双腿。
  • 吴侬:吴地的人,指当地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宿潘君草堂时,听到蛙声而作。诗中通过蛙声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的厌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蛙声为切入点,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渴望。首句“跳踉鼓怒任争雄”,描绘了蛙群争斗的场景,声音嘈杂,形象生动。次句“何事鸣呼聒睡翁”,转为对蛙声的抱怨,暗示了作者对宁静的向往。后两句“不用洒灰烦鲁老,正须两股付吴侬”,则巧妙地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处理蛙声问题的轻松态度,同时也体现了对当地人的信任和依赖。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心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跳踉”和“鼓怒”两个动作,形象地描绘了蛙群的活跃和嘈杂。
  • 次句以“鸣呼聒睡翁”表达了对蛙声的厌烦,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宁静的渴望。
  • 后两句运用典故,以“洒灰”和“两股”为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处理问题的不同态度,既有幽默感,也有深意。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蛙声拟人化,如“跳踉鼓怒”,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 典故:运用“洒灰”的典故,增加了诗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蛙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喧嚣的厌倦,体现了作者超然物外的心境。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跳踉、鼓怒、鸣呼、洒灰、两股。这些词汇共同构建了一个生动、嘈杂的蛙声场景,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跳踉鼓怒”形容的是什么? A. 蛙声 B. 蛙的动作 C. 蛙的争斗
  2. “洒灰”的典故出自哪里? A.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B. 《史记》 C. 《汉书》
  3. 诗中“吴侬”指的是什么? A. 吴地的语言 B. 吴地的人 C. 吴地的风俗

答案: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庭坚《戏答元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以纤云弄巧为背景,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宿潘君草堂闻蛙声二首》与黄庭坚的《戏答元珍》都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张耒的诗更侧重于对喧嚣的厌倦,而黄庭坚的诗则更多地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风。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了解“洒灰”典故的出处和背景。

相关查询

熊主簿示梅花十绝诗至梅花已过因观海棠辄次 杂咏一百首·赵高 赠日者陈达夫六言二首 赋西淙瀑布得断字 洛阳桥三首 送客 满江红(庆抑斋元枢八十) 太守林太博赠瑞香花 范睢魏齐 居厚弟和七十四吟再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屣履造门 玉字旁的字 回涂 请柬 矢志捐躯 品竹弹丝 保泰持盈 致主 祖龙一炬 赏结尾的成语 口字旁的字 鬼字旁的字 浓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女字旁的字 包含乾的成语 径一周三 狱深 言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