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4: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4:44
原文展示:
卫青功高不荐贤,犹有苏建能拳拳。魏其已诛武安死,将军畏祸无敢言。田窦安知天下士,可是一言谁得罪。当忧磊落世上奇,白头骑奴安得知。
白话文翻译:
卫青虽然功勋卓著,但不推荐贤能之士,幸好还有苏建这样忠诚的人。魏其侯已被诛杀,武安侯也已死去,将军们因害怕灾祸而不敢直言。田窦这样的权贵怎能了解天下的人才,难道只是一句话就能得罪人吗?应当担忧那些光明磊落、世间罕见的人才,那些白发苍苍的骑奴又怎能理解他们呢?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此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忧虑和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当时社会政治环境复杂,作者通过历史典故,抒发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人才被忽视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卫青、苏建、魏其侯、武安侯等历史人物的评述,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深刻忧虑。诗中,“卫青功高不荐贤”一句,既赞扬了卫青的功绩,又批评了他未能推荐贤能之士的不足。而“苏建能拳拳”则突出了苏建的忠诚品质。后文通过对魏其侯和武安侯悲惨结局的描述,暗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最后,作者通过对田窦等权贵的批评,表达了对人才被忽视的深切忧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蕴深远,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才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政治状况的忧虑和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诗中强调了忠诚与贤能的重要性,批评了权贵的无知和政治斗争的残酷性,呼吁社会重视人才,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机会。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卫青在诗中被批评的原因是什么? A. 功勋不高 B. 不推荐贤能之士 C. 害怕灾祸 D. 不了解天下士 答案:B
诗中提到的苏建的特点是什么? A. 功勋卓著 B. 忠诚可靠 C. 害怕灾祸 D. 不了解天下士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魏其侯和武安侯的结局是什么? A. 功勋卓著 B. 忠诚可靠 C. 被诛杀 D. 不了解天下士 答案:C
诗中提到的田窦象征什么? A. 功勋卓著 B. 忠诚可靠 C. 无知和忽视人才 D. 光明磊落 答案:C
诗中提到的“磊落”象征什么? A. 功勋卓著 B. 忠诚可靠 C. 无知和忽视人才 D. 光明正大 答案: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