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1:3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1:37:48
秋登巴陵望洞庭
作者:李白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清晨我登上巴陵山,四周的景色看得无比清晰。
明亮的湖面映照着天空的光辉,完全展现出秋天的色彩。
秋天的色彩是那么苍茫,直至海边都显得清新透彻。
远山的青色遮掩了遥远的树木,湖水的绿色没有一丝寒烟。
江中来帆正驶出,飞鸟正朝着日边飞去。
清风吹拂长沙的港口,山空中飘浮着云梦的田野。
我望着光辉,感伤自己的衰老,面对水流,感叹光阴的流逝。
北岸的水已经荡漾,东流的水声潺潺而至。
郢国的人在歌唱白雪,越国的女子在采莲歌唱。
听到这些音律,更让我心痛,凭崖而立,泪水如泉涌出。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李白的诗以豪放、飘逸著称,常以酒酬友,表达对自由和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天,李白在巴陵山俯瞰洞庭湖,感受秋天的美丽与萧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秋登巴陵望洞庭》是李白在一次秋日登高时的即兴之作,诗中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开篇以“清晨登巴陵”引入,清晨的登高让人心旷神怡,眼前的明湖映衬着天空的光辉,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开阔的美感。随着诗句的推进,秋色的苍然与清新逐渐融入诗人的感受之中。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赞美与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在描写自然的同时,诗人也通过“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的意象,表现出生命的流动与变迁,营造出一种时光飞逝的氛围。最后,诗人通过“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的情感宣泄,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无奈,显示出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结合诗人的情感,形成了一幅美丽而又感伤的画面,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有情感上的共鸣。
逐句解析: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
清晨时分,我登上巴陵山,四周的景色尽收眼底,无所不见。
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明亮的湖水映照着天空的光辉,完全展现了秋天的色彩。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
秋天的色彩是那么苍茫,直至海边都显得清新透彻。
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远山的青色遮掩了遥远的树木,湖水的绿色没有一丝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
江中来帆正驶出,飞鸟正朝着日边飞去。
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清风吹拂长沙的港口,山空中飘浮着云梦的田野。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
我望着光辉,感伤自己的衰老,面对水流,感叹光阴的流逝。
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北岸的水已经荡漾,东流的水声潺潺而至。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莲。
郢国的人在歌唱白雪,越国的女子在采莲歌唱。
听此更肠断,凭崖泪如泉。
听到这些音律,更让我心痛,凭崖而立,泪水如泉涌出。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秋日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过去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李白在《秋登巴陵望洞庭》中描绘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主要表达了__。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A. 对
B. 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