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9: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9:36
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得峰字)
作者:杜甫 〔唐代〕
苒苒谷中寺,娟娟林表峰。
阑干上处远,结构坐来重。
骑马行春径,衣冠起晚钟。
云门青寂寂,此别惜相从。
这首诗描绘了惠义寺的宁静环境和诗人与王少尹分别的情感。谷中寺院静谧而幽深,林外的山峰显得秀美而清新。诗人站在阑干上,远眺寺外的景色,心中感慨万千。骑马在春日的小径上,衣着整齐的王少尹在晚钟声中出发,令人依依不舍。云门山的青色在此时显得格外寂静,告别之际,难免对彼此的情谊感到惋惜。
此诗中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友人离别,展现了杜甫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美好景致的向往。杜甫的诗歌常常通过自然环境反映出个人情感和社会现实。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少陵,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圣”。其作品以深刻的社会观察、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极高的艺术成就著称。杜甫的一生充满了动荡与苦难,作品中常反映对民众疾苦的关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在这种背景下,诗人与王少尹的分别颇具情感深度,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忧虑。
《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是一首富有情感和画面感的送别诗。杜甫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现出他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开篇“苒苒谷中寺,娟娟林表峰”,即以自然景观的静谧美好,渲染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然。接下来的“阑干上处远,结构坐来重”,则通过站在栏杆上,俯瞰寺外的远景,显示出诗人与王少尹之间的距离感,不仅是空间的远离,更是情感上的分离。
“骑马行春径,衣冠起晚钟”将送别的场景具象化,骑马的王少尹在春日的清晨,身着整齐的衣服,伴随着晚钟的悠扬声响,形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最后一句“云门青寂寂,此别惜相从”则将主题提升到情感的高峰,青山寂静,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对友谊的珍惜。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也有对友情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杜甫作为“诗圣”的独特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与对分别的惋惜,展现了杜甫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人杜甫的字是什么?
诗中“苒苒”的意思是:
诗中描绘的主要场景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