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3:36
伫月亭
司马光
灯火动渔矶,湖边过鸟稀。
孤蟾久未上,五马不成归。
长啸风生座,高吟露满衣。
闲情无日厌,岸帻对清辉。
在灯火摇曳的渔矶旁,湖边飞过的鸟儿稀少。
孤独的明月已久未升起,五匹马也无法归来。
我在高声长啸,风把我的衣服吹得湿透。
闲适的情趣没有一天厌倦,岸边的帽子对着清冷的月光。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他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深厚的文学修养而闻名,著有《资治通鉴》,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诗歌风格清新洒脱,常寄情于自然。
《伫月亭》写于宋代,时代背景下国力强盛,但政治斗争激烈,诗人在湖边独坐,观月思考人生,表达了对世事的淡泊与闲适。
《伫月亭》是一首表现诗人闲适心境和对自然的热爱之作。开篇“灯火动渔矶,湖边过鸟稀”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湖边夜景,通过灯光和稀少的鸟儿,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孤独的氛围。接着“孤蟾久未上”一语,形象地表现了孤独的月亮,因长时间未升起而令人感到寂寞,也暗喻诗人的心境。
“长啸风生座,高吟露满衣”一句,表现了诗人在此环境中放声高歌,尽管衣服沾满露水,依然陶醉于这份悠然自得的情境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享受。最后两句“闲情无日厌,岸帻对清辉”,则点明了诗人对这种闲适情趣的珍视,尽管生活中有诸多繁琐,他依然心态平和,享受清辉下的宁静。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流畅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生活的哲思,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闲适、淡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传达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独立与自由。
诗中提到的“孤蟾”指的是什么?
诗中“长啸”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整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可以对比李白的《月下独酌》与《伫月亭》,两者都表现了对月亮的欣赏和对孤独的思考,但李白的情感更为奔放,而司马光则显得更加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