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1:00: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1:00:48
烟瓦叠琉璃,危楼半空倚。
歌钟奉高宴,声来碧云里。
日暮天四垂,黯澹如秋水。
烟雾缭绕的屋顶上叠加着琉璃瓦,危楼高耸半空而立。
歌声和钟声在高高的宴会上回响,声波传入碧蓝的云间。
傍晚时分,天空四周显得低沉暗淡,如同秋天的河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直接引用具体的典故,但“歌钟奉高宴”常见于古代宴饮场合,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方式和雅致情趣。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宋代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以《资治通鉴》著称,其诗作多反映历史感慨和人生哲理。司马光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出对现实的思考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创作背景: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碧楼》创作于北宋时期,诗中描绘的场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表现出对繁华宴会的向往与对日暮时分的思考,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及时光流逝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高耸的楼阁、宴会的热闹与黄昏的宁静,展现了繁华与孤寂的对比。开头“烟瓦叠琉璃”便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华丽的意境,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紧接着“歌钟奉高宴”,诗人通过音乐的描绘,传达出一种美好的生活场景,显露出人间的欢愉。然而,随着“日暮天四垂”的出现,诗人将目光转向时间的流逝,突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黯澹如秋水”则把这种忧伤推向极致,秋水通常给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感受,仿佛是对美好时光的无尽追忆和对未来的无奈。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层次感,既有对高楼宴会的赞美,也有对日暮时分的淡淡哀伤,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高楼宴会与日暮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生的脆弱和无常。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烟瓦叠琉璃”中的“琉璃”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装饰材料
B. 一种食物
C. 一种植物
答案:A
诗中提到的“日暮”有什么象征意义?
A. 昼夜交替
B. 人生的无常
C. 美好的时光
答案:B
“黯澹如秋水”中的“秋水”主要用来表达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兴奋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司马光的这首诗在意境上更加沉静,前者强调壮丽的景色和豪情,后者则更关注于内心的感受与对时间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