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8:3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8:34:11
征盖霜空迥,飘飘迎塞鸿。
虏牙侵海角,汉节下天中。
酒薄阴山雪,裘寒易水风。
边声不可听,归思浩无穷。
远行的战车在霜冷的空中显得格外遥远,迎接寒风中的大雁。
敌人的牙旗在海角处肆虐,汉朝的节令在高空中飘扬。
酒水稀薄如阴山的雪,裘衣在易水边被寒风吹拂。
边地的哀鸣声不忍再听,归心似箭,思念无尽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历史知识而闻名。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著作之一。司马光的诗歌风格严谨,常以历史和现实结合的方式表达感情。
创作背景:
《送李学士》是司马光送别好友李学士时所作,李学士即李宗俭,因政治原因被贬。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对边塞战乱的忧虑,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
《送李学士》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作,展现了士人对战乱和离别的深切感受。开篇“征盖霜空迥”,意境苍凉,给人一种孤独的感觉,仿佛身处边疆的战士,远离家乡,心中满是忧虑。接着“飘飘迎塞鸿”,描绘了大雁南飞的场景,象征着归乡的愿望,却又映衬出离别的悲伤。
“虏牙侵海角,汉节下天中”,则表达了北方敌人的威胁和汉朝的尊严,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显而易见。接下来的“酒薄阴山雪,裘寒易水风”,不仅描绘了寒冷的自然环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全诗最后一句“边声不可听,归思浩无穷”,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边地的哀鸣声令人心痛,而归乡的思绪则是无尽的。通过这些意象和情感,司马光成功地描绘了一个士人对国家、朋友和故乡的复杂情感,具有深刻的历史和人文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依依与对国家的忧虑,体现了士人的责任与情感。诗人通过对边疆景象的描绘,反映出对国事的关心,同时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表现了时代背景下士人的无奈与悲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塞鸿”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国家的态度是什么?
“酒薄阴山雪”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